经历过2007年中国大牛市的股民、基民,肯定知道刘彦斌,既使记不住名字,也会记得屏幕上那个瘦瘦的、倍儿能白话的男人,讲起投资理财来,特像冯巩说相声,老百姓一听就明白。难怪他上镜率高,颇有观众缘。 “火了,我被央视捧火了。”刘彦斌兴奋地说“当时我几乎上遍了国内电视的所有重要栏目,采访我的记者,在我们家楼底下排起了长队。” 这是不久前,《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刘彦斌,闲聊时他的一番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感慨。此次采访源于他最近出的新书——《理财工具箱》,该书仍延续他的一贯风格,内容浅显易懂。书中一些对金钱近乎“露骨”的感悟,以及对10岁儿子“没钱就娶不上漂亮老婆”的理财教育方式等内容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便要探个究竟。
我是个表面的拜金主义者
《理财工具箱》是刘彦斌的第二部作品,翻看书的第一章,便是他对金钱的10条感悟,这些直面金钱赤裸裸的感悟,让记者联想到一个词——拜金主义。 于是,记者直截了当地抛出问题:“您是拜金主义者吗?”回答这个问题前刘彦斌挠了挠头,点着了一直拿在手里的烟斗吸了两口,与进门时和记者闲谈的状态明显不同,看得出他在权衡。 “我是个表面的拜金主义者。” “此话怎讲?”记者追问道。 “我骨子里不拜金,因为从小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我父母都是老师,而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清高,视金钱如粪土,这种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刘彦斌坦言自己是因为工作需要,所以每天都要研究钱、讲钱,这些感悟确实是自己对金钱重要性的真实理解。不过小时候没钱的苦恼,也让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9寸电视刚刚进入一些家庭。同学们常在一起交流看了什么电视,我就不说话。因为家里没有电视,但是人都有虚荣心。后来我家买的第一台电视还是找大伯借了200块钱,在电视机厂买的处理电视。电视经常黑,要用手拍一下才亮。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刘彦斌语调低沉,好像他眼前又浮现出往日的一幕。 “2000年炒股票我挣了好多钱。2002年做私募就把钱都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那时我36岁,心理压力特别大,因为孩子已经3岁了。我突然发觉,人没有钱会缺乏安全感、心会发慌。晚上有时从噩梦中惊醒,看看身边的老婆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男人。” “从这时起,我便对金钱有一种欲望,因为我要还债。到2005年中国出现大牛市我才把赔的钱赚了回来。” “其实从心里讲我对钱没什么特别的欲望。平时只喜欢看书、写书,每星期花好多钱买杂志。对旅游、打高尔夫没什么兴趣,属于生活上比较清心寡欲的人,没有要成为亿万富翁的想法。我觉得每天有吃有喝、不为钱愁就挺好!”
理财能力要从小培养
书中“亲子理财”的篇幅不长,刘彦斌将对10岁儿子进行的理财教育写进了书中,引起社会的反响可不小。刘彦斌毫不避讳与孩子谈钱,当着孩子的面给自己父母钱、带孩子去有钱的朋友家里接受“视觉刺激”、告诉他
有 钱 才 能 住 大 房 子 、娶 漂 亮
老婆……这些似乎都与主流教育相悖,记者不禁发问“难道您不担心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人格的扭曲吗?” 刘彦斌拿下叼在嘴里的烟斗,放下翘着的二郎腿“你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心。” “那您为什么还写这样的内容呢?” “我不担心这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社会。”说着,刘彦斌顺手从他身边的书桌上拿过来一个小钱包并将其打开,从里面露出了十几张百元钞票。“你看,这是我儿子积攒下的零花钱。从孩子9岁
开 始 ,我 每 月 给 他3 0 0元 零
花钱,他现在支配得很好。结余下来的钱凑够整千我就征求他的意见,得到允许后拿去帮他做投资。” 然而这一制度实行之初孩子也很不适应,曾找刘彦斌哭闹“爸爸,能不能废除这个制度?我以前花钱都不用算计,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然而刘彦斌并没有因儿子的哭闹而中止这项制度,给他讲起了道理“儿子,爸爸到了这个年龄还得算计着生活呢!哪能想什么就有什么?既然实行了这个制度,就要坚持下去。从小就学会算计,比长大了再去算计爸爸妈妈好多了!”说这话的时候刘彦斌声情并茂,仿佛他的儿子就在我们旁边一样。 在帮孩子投资的时候曾出过这样的“小插曲”:刘彦斌告诉儿子投资是有风险的,可能赚到钱,也可能赔钱。孩子听了以后,觉得自己攒下的钱如果赔了太令人心疼,于是提出“赚了算我的,赔了算爸爸的”的要求,却当即被刘彦斌“无情”地拒绝了——“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自负盈亏,这是投资者必须要承担的风险。现在赔了算爸爸的,将来你独立在社会上闯荡赔了钱找谁去!” 据说这一制度至今已实行一年多了,效果非常好。孩子懂得计划消费了,也懂得货比三家了,而且每个月都有结余。他身边的小伙伴也纷纷开始效仿,学着自己理财。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具备理财能力,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中没有理财方面的内容。而作为三商(智商、情商、财商)之一的财商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财富、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太重要了!但这种能力不是一天速成的,得潜移默化从小一点一点来培养。” 刘彦斌随后向记者透露,他下一本书主要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而且会延续他一贯的“通俗化”、“平民化”风格,“将会是妈妈们、孩子们都看得懂的书。”
老人理财——要当“守财奴”
刘彦斌在《理财工具箱》书中介绍了三种储蓄技巧,分别是“12张存单储蓄法”、“阶梯储蓄法”、“分散储蓄法”。非常适合老年人理财使用。 “老人要当守财奴”刘彦斌直言他对老年人理财的看法。 “我妈除了买国债,钱都是存银行里的。我以前替她炒炒股票,后来把钱还给她,不让她炒股票了。我不建议老人炒股,更不建议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炒股,因为股市波动太大,太变幻莫测,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不适合老年人。老人退休了要当‘守财奴’。” “如何让老人的钱保值?”记者问道。 “买国债和存定期基本上能做到,我的书中针对这两种理财方法,都有很好的介绍。” 谈到未来,刘彦斌激动地说:“我对理财规划师的未来很有信心,这缘于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我更感激中国经济给了我成功的机会,我会不断去努力,去超越!” 后记:采访回来的路上,我问实习生小孙,“你觉得刘彦斌的理财教育从儿童开始,合适吗?”“我挺认同他的理念。”小孙是学教育的,她的回答让我感触良多。我想当她们这代教育工作者走向社会,孩子的理财教育便会在校园展开。看看发达国家,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在孩子小的时候,便开始灌输理财理念。股神巴菲特6岁开始梦想赚钱,10岁去参观华尔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他见到了高盛投资银行的高级合伙人西德尼·温伯格,并且同他进行了交谈,最终造就一代股神。理财从娃娃抓起,需要教师、家长因材施教,将来如果出不了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大师,至少也会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社会上就会少点啃老族、月光族。
刘彦斌小传
《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创始人,现任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理财规划师协会会长,北京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理财教室》首任主讲嘉宾,先后作客央视《实话实说》、《新闻会客厅》、《东方时空》以及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栏目,讲授理财。 刘彦斌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在未走上理财规划师这一行之前,曾做过饭店销售、当过投资部经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