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破解"两难" 构建普惠型支农信贷新模式
宿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推开“阳光信贷”成效显著
    2009-12-08    作者:本报记者 邓华宁 孙彬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年来,随着宿迁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户“贷款难”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切实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宿迁银监分局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以在全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经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等几个阶段,目前“阳光信贷”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辖内农户的广泛赞扬,被农民称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大惠民工程”,取得了“农户拥护、银行增盈、政府满意”的多赢效果。截至2009年9月末,宿迁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15个农村支行中,已有103个支行完成阳光授信工作,共调查户数94.08万户,授信户数59.94万户,授信面达63.7%,授信金额190亿元,比原有存量贷款多出115亿元,农户贷款面比年初上升4.73个百分点。

监管部门着力引导 金融机构大力宣传

  为探索解决农户“贷款难”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难贷款”的有效途径,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宿迁银监分局组织多个调研组深入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多户农户家庭,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摸清了“贷款难”、“难贷款”的症疾所在,要求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彻底转变信贷支农工作作风,变被动调查为主动授信,变等客上门为服务上门,对农户贷款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积极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08年11月,该分局首先选择沭阳农合行进行“阳光信贷”先期试点,得到农户普遍拥护、政府大力支持。在取得初步试点成效基础上,今年初该分局在2009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阳光信贷工程”,要求在全市全面推开,全力构建普惠型支农服务新模式。为在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全面开展“阳光信贷工程”,今年7月份该分局又集中两天时间专门召开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阳光信贷工程推进及经验交流现场会”,组织 参会的各机构董事长、行长、分管副行长、阳光信贷牵头部门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了7个支行“阳光信贷”流程,交流了各行“阳光信贷”的主要做法和工作进展,详细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薄弱环节,要求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阳光信贷工程”推进步伐,切实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为保证“阳光信贷”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各行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支行长、信贷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试点过程中各行通过《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召开农户座谈会、在网点张贴海报、散发产品介绍宣传单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宣传开展阳光授信的目的、意义,迅速在辖区内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各行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阳光信贷”的思路和目的,争取各县区和乡镇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各县区均召开全县“阳光授信”工程动员大会,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金融办、法院、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成立工程推进领导小组,要求各行政村成立“阳光信贷”授信评议小组。
  实行逐户调查,推行普惠授信。一是全面收集农户基本信息。在当地公安、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下,各支行从公安部门的户籍系统导出全市所有农户户籍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婚否、学历、住址等基本信息,从乡镇财政所、或村部取得农户承包土地信息资料,按乡镇、自然村的形式,整理编制《农户家庭信息表》,再按户籍编号、村组等要求将农户信息转换为标准的《农户家庭授信信息采集汇总表》,按农户家庭授信代表人进行筛选导出《农户家庭授信评议表》,将农户全部纳入授信调查范围,对辖区内所有农户进行“普惠性拉网式”贷款授信调查。二是变信贷员“说了算”为集体公开调查。选取熟悉农户情况、有一定公信力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诊所医生、商店老板、种植大户、老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村民作为问卷调查人,对每个农户实施5份 “背靠背”式问卷调查,通过《农户家庭授信信息采集表》全面掌握农户的家庭信息,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采集每个农户的民意授信额度。为保证采集信息独立性和真实性,在调查过程中,五位调查人在填写问卷过程中互不交流授信结果,且支行包片信贷人员实行回避制度。三是通过比对筛选剔除15类人。授信工作组将每个农户的5份问卷调查表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通过与现有存量贷款农户、近三年有不良信用记录农户进行信息比对,筛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信用观念差、丧失劳动能力、服刑、好赌博、放高利贷、有犯罪前科”等15类人员剔除出授信范围。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实行分类差别管理

  科学评定额度,阳光授信结果。一是科学评定授信额度。首先,各授信工作组,将问卷调查表内容通过正态分布统计原理,将5份调查表中的授信额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取中间三个授信额的平均值作为拟授信金额,同时根据问卷结果,剔除13种人,如游手好闲不无正业、欠债较多负债累累、信用观念差经常债主临门、正在服刑、赌博或放高利贷等行为的作为待授信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户信息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授信额度与存量贷款相差2万元以上的客户,由总行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重新授信调查,力求授信额度的科学性。其次,成立由威信较高的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合行股东组成的授信评议小组,由授信评议小组集中公开评议每个农户的信用情况及授信额度。二是阳光公示授信结果。设立授信“公示栏”,接受社会监督。将授信额度及诚信新农户名单在每个自然村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使借款人对自己能不能贷款、能贷多少、利率如何心中有数,并公布信贷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总行举报电话,客户需要贷款时只需打一个电话,便有信贷人员上门服务,既简便又快捷。对守信用农户家庭一次性评定授信额度,2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和授信额度内,农户家庭因创业、增业、强业需要资金时,便可以随时如同提取存款一样借用贷款的一种服务方式。三是阳光用信。在公开授信的基础上,各行按照阳光信贷服务要求,在网点设立信贷服务专门窗口,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操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信贷由幕后推向台前;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将信贷人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及监督渠道等予以公布。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动态信息。一是各行根据“阳光信贷”特点,开发了独立的农户信贷电子档案系统。存入农户信息和授信结果,采集已授信客户指纹或眼虹膜,为每个农户建立了详实的动态信贷档案。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系统,锁定农户确定下来的授信额度,将公示确定的农户授信额度进行系统锁定,农户在实际用款时,无需再履行繁琐的贷前调查手续,直接办理贷款。授信额度一经锁定,基层支行无权随意调整,若需要调整必须将调查信息上报总行,总行核实清楚有关情况后,直接在电子信贷系统内调整农户的授信信息。另外,还利用授信农户指纹或眼虹膜控制技术,有效防止冒名贷款、一人参加多个联保小组、一人为多人超授信额度担保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开发“新旧信息比对”程序。在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过程中,逐村逐户调查核实了基本情况,各行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各自开发出“比对”程序,一方面与现有存量贷款客户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支行已发放贷款但被排除在授信名单之外的客户;一方面与近三年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与授信人员名单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取得授信额度,经过二次比对后的最终结果作为拟授信额度,同时,将比对出的本次未列入授信范围或与授信额度偏差较大的存量贷款及近三年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筛选出来,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对该部分贷款所涉及的支行、信贷员、农户开展专项摸底审计,一些隐藏多年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本次得到了暴露。
  自发组成联保,科学共担风险。按照“自愿组合、诚实守信、风险共担”的原则,农户间自发组成联保小组,成员一般为3-5户,每个农户只能参加一个联保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间也可以合作社为纽带组成“大联保体”,联保成员签订联保合同,结成担保共同体,成员间互相承担连带责任,在各成员的债务全部清偿完毕前,任一成员不得退出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成员出现不良贷款的,在不良贷款清偿前停止对该联保小组所有成员发放新的贷款。取得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的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后,借贷时不再需要其他任何担保手续,便可向本乡(镇)支行申请用信。9月末,仅沭阳农合行就组建联保小组16825个,签约55246户、授信17.12亿元,实际用信12.18亿元。泗洪农合行通过推动联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种养加等短平快项目,极大的缓解了春种秋收时购买农资用品、禽苗、优良籽种的资金周转困难,目前全县已成立联保小组13506个,联保贷款余额14亿元。
  评选诚信农户,实行差别管理。各行在“阳光信贷工程”推进中,与文明办合作,与文明办联手开展“评文明诚信户、发诚信贷款卡”活动,在确定的授信农户中好中选优,评选出文明守法、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崇尚科学、勤劳致富的“诚信新农户”,悬挂“星级文明户”荣誉牌,发放“诚信易贷通”贷款卡,无需任何担保,直接发放信用贷款,享受优惠利率(在同档次基础上下浮10%-20%,其中:一星级“诚信新农户” 下浮10%,二星级“诚信新农户”下浮15%,三星级“诚信新农户”下浮20%),实行“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 凭“易贷通”贷款卡可以直接到柜面刷卡、立据、取得贷款,实现了贷款手续的“存款化”。对未纳入“诚信新农户”的一般农户,依据借款合同采取传统方式发放贷款。各行均成立“诚信易贷通”贷款卡推进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按季下达各支行“诚信易贷通”贷款新增额、发卡张数任务,采取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双重考核的方法,实行重奖、重罚。截至2009年9月末,在完成授信的乡镇中,已评选出诚信新农户6.85万户,占授信户数的11.43%,授信金额27.22亿元,已发放贷款3.07万户、10.65亿元。

激发了潜在信贷需求 农户获得便捷服务 

  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和逐村逐户的全面开展,实现了银行了解农户、农户了解银行的双赢效果,农户到银行获取贷款的信心显著提升,以前因“四处碰壁”而转向民间融资甚至高利贷的农户现在重新回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农村一批潜在的客户得到了营销,一些原来想靠存款消费的农户,在一年内还款来源可靠的前提下,刺激了农民贷款消费,隐形需求得到巨大释放。各行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大对已授信农户的发卡力度,让一大批农户及时得到用信,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贷款卡的发卡量和农户用信频率。至2009年9月末已完成授信的103家支行授信金额比存量贷款多出114.99亿元,多出了一倍多,农户贷款面比年初提高了4.73个百分点, 农户授信面高出目前贷款面12.13个百分点。1-9月份该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2.91亿元,同比增加12.45亿元,增幅32.69%,同比上升6.47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农户贷款占比70.59%,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阳光信贷”的核心是公开、透明,通过公开准入条件、公开信贷流程、公开评议增进银行和农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将贷款对象、条件、方式、程序以及操作要求置于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监督之下,较好地提高了贷款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使得客户在阳光下借款,银行在阳光下放贷,避免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让农户明明白白接受信贷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银行和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银农关系;同时,通过公开服务承诺以及投诉渠道,尤其是在贷款的办结时限上,严格执行承诺服务的规定,接受社会监督,贷款决策更加科学、透明;用流程控制和阳光操作取代了信贷员的“放贷权”,杜绝了“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由信贷员说了算的现象,使信贷员“以贷谋私”的道德风险失去滋生的土壤,也极大提升了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阳光信贷”使农户享受到了渴盼多年的“阳光便捷服务”,3万元以下贷款免除上门调查,直接办理贷款手续,尤其是“诚信易贷通”贷款卡的发放,使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实现了贷款手续的“存款化”。同时,变等客上门为主动服务,客户只需一个电话,便有信贷人员上门服务;农户只要符合授信条件,就可以方便地获取贷款,无需“跑人情、拉关系”。通过“阳光信贷”这个载体,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三农”信贷需求,积极探索农村塘口、宅基地、林权等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推出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等特色支农信贷产品,为农民建设了一条阳光、绿色、快捷的融资通道,有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阳光信贷”工程促成了农户联保贷款的全面推广,联保小组成员间互相担保、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有效解决了当前形势下农村抵质押品缺乏、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通过“创评诚信新农户”和“发诚信贷款卡”,加强了政府、银行和农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推动了农村诚信环境的形成,既有效化解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手续繁杂等问题,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政府、银行和社会多赢的效果。诚信卡的发放,农民与银行关系的重建,不仅增强了银行主动营销贷款的能力,也使农民诚实守信的观念得到有效增强。持有“诚信易贷通”贷款卡的“诚信新农户”,既是精神文明的标兵,更是诚信身份的象征。这些农户无须任何担保、抵押手续,可以直接获得利率更为优惠的信用贷款,让所有农户看到信守承诺、按期还款带来的回报,使“守信用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不守信用的农户受到触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诚信环境的形成。
  “阳光信贷”为农户建立动态电子档案,有利于加强对客户的源头管理和跟踪管理;通过授信评议和授信公示,把授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前移了风险控制环节,防范信贷员发放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等道德风险;通过建立统一、客观的授信调查和审批标准,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将坏账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各行以本次“阳光信贷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前、中、后”三台的分离,并对贷款发放流程中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增强了信贷人员的尽职意识,减轻了信贷人员的心理压力。按照“尽职免责、失职重处”的原则,采取“双人调查、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做法,对贷款发放流程中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将一笔贷款所有“三查”人员的指纹全部录入电子信贷系统,在贷后检查和定期回访基础上不断更新信息库农户信息,保持“阳光信贷”的长效性和生命力,从源头控制了信贷风险。。如沭阳农合行出台了《农户家庭贷款管理尽职免责暂行规定》,对三台的岗位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界定,只要尽职就免责。民丰农合行实行“双人调查、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做法,采集双人指纹,出现问题双人连带责任,促进信贷人员将“三查”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为了阳光授信工作保质有序开展,夯实信贷基础,各行还建立了阳光授信的督察方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