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31 本报记者:周玉洁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在过去的八年中,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始终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扩张速度,如今随着金融危机的渐渐退去,在全球股市动荡中受到重创的对冲基金再度复苏回暖。据了解,对冲基金正加快进入亚洲等新兴市场的脚步,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的增长热点无疑也受到了对冲基金大鳄们的“青睐”。 今年以来股市的大幅上扬加速了对冲基金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仅在七月,对冲基金的资产在连续两个月的持续上升后又创下了高达106亿美元的收益。虽然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对冲基金产业的复苏之路依然在初期阶段,但已有英国媒体表示,对冲基金业创造了10年来的最佳开局。HFN对冲基金综合指数显示,对冲基金在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业绩,达到了1999年来的最佳水平,其中投资能源、股票等的收益率达到30%,商品期货的收益率为10%。该指数今年已上涨12.14%。 然而,经过了金融危机动荡的欧美国家愈发认识到对金融市场进行整体监管的必要性。近期频频传出欧盟针对对冲基金的监管草案,无疑折射出趋于严格与透明化的欧美市场给对冲基金带来的压力。如此一来也旁敲侧击地加速了对冲基金进入新兴市场的脚步。来自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分析机构——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的数据表明,1990年以来,新兴市场对冲基金行业年度回报率为13.6%,比全球市场12%的年度回报率高出160个基点,目前总部在亚洲的对冲基金总规模为682亿美元。对冲基金研究公司总裁肯尼斯·海因茨(Kenneth
Heinz)指出,那些希望分享到今年和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投资者,正在加快把资产配置到重点投资亚洲的对冲基金中。 在这一轮对冲基金的大幅回暖中,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的增长热点无疑也受到了对冲基金大鳄们的“青睐”。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以亚洲为投资重心的对冲基金中,有24%现在都落户在中国,比去年上升了5%以上,它们3年期间69%的回报率同中国股市77%的涨幅基本一致。其中总部设在中国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总部位于英国的同类基金,甚至逼近总部在美国的同类基金的数量。如此高涨的“人气”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中国地区范围内新开创的基金,尤其是香港地区。海因茨表示,亚洲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规模仍然比较小,新进驻中国的基金多在1亿美元规模以下,大型对冲基金还没有大举进军中国。要在中国大陆获得对冲基金的营业执照比较难,因此许多对冲基金经理人都将注册总部设在香港,而在大陆开设研究分支机构。 由瑞银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前董事总经理李则旻等人创立的香港对冲基金Ocean
Capital,近期将成立一只1500万至2000万美元的中国宏观对冲基金,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主要投资于中国市场。而加入对冲基金行业的投行专业人员,李则旻也不是唯一一个。美国一家对冲基金投资总监坦言:“金融风暴使很多投行家丢掉了工作。但是很多投行高管有着非常丰富的从业经验及专业知识。对冲基金其实就是研究一种赚钱的模式。离职的投行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筹集一只对冲基金,开启他们新的职业生涯。”有专业人士认为,在中国的金融专业人才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和知识后,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行人士加入对冲基金行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