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灾区金融服务恢复至震前水平
    2009-05-13    本报记者:文婧 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日前在采访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时得知,去年5·12地震发生后,这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反应,一年间,在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上充分履行了社会责任。目前这些银行在灾区的金融服务已经恢复至地震前水平。

  为灾区“量身定做”特色个人服务

  抗震救灾逐渐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各国有大行根据灾区金融服务的特点,一方面因地制宜向灾区投放大量的ATM、POS等自助机具,满足受灾群众急需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与各级政府联系,将永久性网点的建设纳入受灾地区政府重建规划,加快推进灾区各类受损网点恢复营业和重建、改建、迁建工作进度。
  工行负责人表示,截至2009年4月28日,工商银行在四川已先后改建、重建网点27个,迁建网点2个,并累计向四川灾区投放了328台ATM、228台网银自助服务机和3487台POS。
  建行有关部门表示,针对灾后出现的非常规情况,建行创新推出一系列应急和特殊服务措施:如对无法提供银行卡、存折的灾区客户,允许凭有效身份证明或取款密码,提取一定数额的存款;对救灾资金汇划免收手续费,受灾群众逾期还款不予罚息,对伤亡人员金融资产交易、转移、继承提供特别服务等。
  中行则推出为灾区群众量身定做的特色个人金融服务:凡是使用中行借记卡转账或取现用于捐款事宜的业务均免收手续费;减免成都、绵阳、德阳、阿坝藏族自治州、广元地震灾区借记卡存取款通存通兑业务手续费;对于地震灾区个人贷款客户,设置了6个月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暂不用还本付息,银行对客户不催收催缴、不计收罚息;地震灾区个人客户产生的逾期还款纪录不纳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

  建立“绿色通道”加大重建信贷投放力度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满足抗震救灾企业的资金需求,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启动信贷业务应急处理流程和抗震救灾贷款“绿色通道”,对地震灾区电力、通讯、公路、铁路等行业信贷业务实行特事特办。工行表示,灾后第三天,该行就向抗震救灾相关的电力、公路和制药行业企业投放了第一批贷款3.89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工行已累计向四川灾区发放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贷款390.81亿元,是投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最多的金融机构。
  中行四川省分行表示,截至2009年3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各类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公司贷款近320亿元人民币,覆盖四川重灾区绵阳、德阳、广元、攀枝花、都江堰、彭州等6市18县。
  建行表示,截至2008年末,该行为灾区受灾企业授信2229.62亿元,并且在“绿色通道”信贷支持以外,建行还为灾区经济适用住房(集资建房)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绵阳分行为九洲电器集团职工团购项目“九洲千城”投放贷款1500万元;5月12日前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签订意向合作协议,为该院提供包括住房按揭、项目工程造价预算及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据悉,为全面推动对灾区恢复重建的金融服务工作,2009年3月3日工商银行和四川省政府正式签署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战略合作已全面启动。在重灾区绵阳,工商银行一季度已累计向当地7个灾后重建项目投放项目贷款9.25亿元,向2230户家庭累计提供住房贷款2.8亿元。在重灾区都江堰,2009年4月26日工商银行向都江堰市发放了灾损住房重建项目贷款30亿元,用于约2万户地震受损住房的重建。

  员工捐赠演绎“爱心接力”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几大银行广泛发动干部员工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一场我国国有大行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全面展开。
  据统计,工商银行共计向灾区捐款1.4亿元,其中境内外员工捐赠近9000万元,交纳特殊党费5305万元、特殊团费184万元,是这次抗震救灾中捐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集团及其员工一年间向四川地震灾区的捐款捐物总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境内分行员工捐款7883万元,中银香港通过“香港红十字会”捐款1386万港元,其他海外机构及员工捐款折合人民币约1161万元。
  伦敦中行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星岛日报》头版刊登“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募捐广告,受理各界捐款331.6万英镑;中银香港在向地震灾区捐赠善款的同时,还代香港红十字会、东华三院、乐施会等主要慈善机构收集善款2.68亿港元,免费汇出赈灾善款6亿多港元。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及员工支援灾区重建的捐款总额将近170万美元,代转的海外捐款超过1000万美元。

  相关稿件
· 央行多项特殊金融政策促地震灾区金融稳定 2008-05-22
· 央行银监会: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 2008-05-20
· 银监会:灾区金融机构基本恢复正常 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