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探索支农新路多种信贷机构下乡
    2009-03-11    本报记者 王晓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吉林,农业发展银行探索出了支农新路,农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邮政储蓄也开始给农村放贷。
  近些年来,在一些商业金融机构支持下,吉林省还陆续诞生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局面正在改变,农村金融业务出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以“合作社”为载体探索支农新路
  2008年4月30日,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农民李红波通过养猪合作社从当地农发行得到10万元贷款支持。他说:“从来没听过农发行也能给俺们农民贷款,用贷来的钱养猪,2008年总共出栏300多头,纯收入12万元,今年我打算扩大饲养规模,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多年来投入的信贷资金大多数为粮油购销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一直没有针对个人的贷款业务。客户三处处长吴玉海说,从2008年开始,他们通过调查发现,红嘴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在四平市梨树县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大、实力强、机制健全,符合贷款条件。他说:“把合作社作为农业小企业对待,给予贷款支持,符合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能够更直接发挥政策性信贷资金支农作用。”
  在实践中,他们建立了以梨树县政府作为组织主体、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扶持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农发行作为融资主体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到目前吉林省农发行已经为梨树县10个养殖、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户1150户)发放贷款5000万元。”他说:“通过给合作社贷款,加强政策性资金最直接的支农力度,在全国农发行系统尚属首创。”
  农信社不再“一枝独秀”
  除农业发展银行外,2007年底,农行吉林省分行正式启动实施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2008年1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正式成立,结束了多年来只存不贷的局面,开始在农村地区发放小额质押贷款;加上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出现,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前些年,随着农村乡镇等基层网点的撤销,农业银行基本退出了农村金融业务。”四平市银监局办公室主任申万春介绍说,2007年11月,农行四平市分行被省农行列为金融服务“三农”试点,2008年累计投放农户贷款4.6亿元,新增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农户贷款中。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短短两个月,他们就又新投放贷款4.3亿元,满足农户备耕资金需求。
  “邮政储蓄从2008年改革后,也开始向农村发放贷款。”申万春说,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农村的网点只是吸收农户存款而不做农村贷款业务,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为农村金融资金的“抽水机”。2008年,邮政储蓄仅在四平地区就累计发放农村信用贷款3000余万元。
  此外,前两年在吉林银行支持下成立的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东丰诚信村镇银行,都在不断扩大资金支农力度。
  新变局立足农民
  吉林省长期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专家姜柏林认为,大型商业金融机构“返乡”,引发了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之变,但这些大机构要真正扎根农村,在资金支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必须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形式,努力探索适合农村的新方式、新办法,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思路,还是无法摆脱农民资金需求分散、抗风险能力弱、业务琐碎、放贷成本高、风险大的局面,逐渐走回业务量萎缩、线断网破的老路。
  梨树县农村信用社副主任杨艳辉认为,尽管各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反哺”农村,但短期内仍难发挥太大作用。他分析说,农行方面,由于前些年退出农村市场,在下面的人员、网点基本都没有了;邮政储蓄虽然网点分布广,但由于它原来不做农村贷款业务,基层信贷人员队伍缺乏,短时间内也难有太大作为;农发行的探索虽然是发展方向,但受合作社自身实力限制也不易大面积推广;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仍处尝试阶段。  
  吉林省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当前农村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吉林榆树、梨树、敦化3个省级试点县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公司+农户”、“信贷+保险”、“政策性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保单+农户”等经营模式的信贷业务。
  相关稿件
·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7161.4亿元 2009-03-11
· 以保险支农促信贷支农 2009-03-04
·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支农业务战略转型 2008-12-02
· 专家建议:创新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金融支农 2008-10-22
· "金融支农"让人"吃饱"难"吃好" 200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