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经济“重感冒” 尚未传染全世界[图]
    2009-03-02    本报记者:王云 张莫 实习生:周玉洁 郑娥    来源:经济参考报

  行人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理事会大楼前经过,大楼的玻璃外墙上贴有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名缩写。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商场里,人们在大量抢购商品。因为卢布不断贬值,预支出去还能算是保值,这应该算是居民的自我保护吧。工厂倒闭的消息不时传出。另外,也有一些群体性的上街活动,或者说是游行也好,反对派开始活跃。俄罗斯对外国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物价一直在涨,老百姓都非常关注通货膨胀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同时还担心失业。”住在莫斯科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如此描述身边的生活。她说,东欧其他国家也陆续爆发游行示威活动。
  外债与GDP比率居高不下、外国直接投资锐减、汇率剧烈波动、失业率上升……东欧目前的境况不禁让人联想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分析人士表示,东欧有可能爆发与那次危机同等规模的经济动荡,与东欧市场“唇亡齿寒”的西欧银行恐也将受到直接连带冲击。因此有人惊呼,金融海啸“第二波”已经或即将来临。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东欧危机只不过是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欧洲的蔓延,并且是地区性的,不至于引发全球性恐慌。

金融业痼疾成隐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欧金融体系的痼疾为这次危机埋下了隐患。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博士列出了东欧金融体系的三个特点。首先,东欧是一个由外资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东欧国家中,除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中外资银行股权占全部银行股权的40%以下外,其余国家外资银行股权占比均超过了70%,而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几乎完全被外资银行控制。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金融领域的主导权,当然就更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
  其次,东欧地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存在脆弱性。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从母行拆借资金兑换成当地货币或直接发放外币贷款,银行负债来源高度依赖母国银行。以匈牙利为例,该国银行部门的负债来自国外借款的比例由2005年初的20%提高到2008年5月的35%。当前,由于这些外资银行的母行面临金融危机的打击,难以继续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造成东欧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危机挑战。
  最后,东欧地区的金融中介非常发达。对借款人来说,中介机构向其提供免费的财务顾问服务,因此中介公司在向客户介绍各类银行产品时通常以自己能从银行那里拿到多少佣金为标准,而不是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以匈牙利为例,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中由中介公司介绍的比例从2005年的30%提高到2007年的55%左右。对贷款银行来说,虽然增加了客户,但因支付中介费不仅降低了银行收益,更主要的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客户信用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中介公司介绍的客户的房贷不良率是5.9%,高于银行自己拓展客户的2.2个百分点。
  另外,李建民还指出,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的过程中,多数国家都放松了对资本的管制、主动解除了汇率的防火墙,实行浮动汇率制,目前却没有得到欧元这个新的防火墙的保护,全球金融海啸蔓延引发那些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东欧国家本币汇率快速下跌。例如,俄罗斯本币贬值从去年11月开始,贬值接近50%。货币的快速贬值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本币来偿还债务,因为东欧许多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在泡沫时期借入的资金不是以本国货币结算,而是以欧元或瑞士法郎等其他货币结算。

唇亡齿寒 殃及西欧

  东西欧银行业间的关联已达到“唇亡齿寒”的地步。温彬说:“由于地缘关系,在东欧剧变后,西欧的银行纷纷进入该地区开设分行或建立子行,而且一些银行还把在东欧地区的拓展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李建民指出,东欧银行和西欧银行之间的债务关联依存度非常高。从最近这几年来看,东欧的贷款几乎全部来自欧元区。例如,奥地利是东欧的最大债权国,仅奥地利银行去年在欧洲新兴市场的敞口就高达2700多亿欧元,几乎相当于奥地利国内生产总值的2/3。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的银行对东欧地区拥有的债权金额高达1.5万亿美元,相当于外国银行拥有这一地区债权总额的约90%。
  李建民表示,如果东欧的金融体系继续恶化,大规模的外债一旦由于本币贬值而无法偿还,对西欧银行业将造成致命打击,对西欧的经济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维也纳的《标准报》报道说:“债务违约率达到l0%将导致奥地利金融部门的崩溃。”
  中投证券研究员李志坤指出,由于西欧银行在东欧地区的分支机构在当地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一旦西欧银行的子公司在东欧出现了问题,就会传导给母公司,进而出现财务危机。母公司可能影响另外的子公司,影响就这样不断扩展开。
  李志坤认为,目前东欧国家回旋的余地不大。从货币政策方面看,通过降息让货币贬值,从而增加出口不可行,因为在当前背景下,全球需求都在急剧萎缩,并且货币贬值还会增加还债压力。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这样的实力。
  不过温彬认为,目前欧洲几家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还在正常范围内。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欧的金融体系能否逃过这一劫还需继续观察。

“第二波”说激起千层浪

  东欧经济崩溃会否在欧洲以外地区引发骨牌效应?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的一份报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报告称,东欧形势不断恶化引发了该地区市场的动荡,并可能波及到西欧乃至纽约。
  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说:“国际信贷市场彼此相联系,东欧和巴尔干国家滚雪球式的信贷危机可能导致纽约市政债券下跌。”他还担心,随着欧洲大陆经济情况的恶化,规避风险的做法可能迅速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因为欧洲市场大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将不得不出售美国资产以筹集资金,给美国股市造成进一步压力。
  英国《泰晤士报》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经过几个月的悄然酝酿,第二轮全球金融危机向我们逼近,最近受到打击的是东欧经济体。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日前也发表题为《不拯救东欧将导致全球崩溃》的文章指出,俄罗斯、乌克兰及一些东欧的欧盟国家不断披露的债务已经达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如果世界决策机构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当,这场灾难将非常严重,足以摧毁西欧脆弱的银行体系,并引发第二轮金融危机。
  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同“第二波”的提法。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各国救市政策并没有阻止金融危机蔓延,金融海啸第二波必然很快来临。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潘向东说:“雷曼兄弟等投行的破产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第一波,第二波金融危机也已来临,它以美国花旗银行陷入困境为标志。东欧目前显露出来的问题只是加剧了第二波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并且表明第二波金融危机的主战场也将从美国转向欧洲。从目前来看,第二波金融危机至少持续到5、6月份。国有化是一个解决办法,第二波金融危机很可能将以欧美大型商业银行的国有化而告终。”

全球影响有限

  对金融危机“第二波”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东欧目前的困局是地区性的,还不至于引发全球性恐慌。
  李建民不太愿意用第二波这一概念,她认为“第二波”的说法很不严谨,东欧和俄罗斯也有第二浪潮的说法,她觉得它就是一种老问题的反复和深化,而不是真的第二波。她说,第一波浪潮过来的时候,各国政府出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有的得力,有的可能不是那么得力,一些老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解决,因此进一步深化或者恶化了。如果说东欧的炸药桶引爆了西欧,它也是地区性的,应该还不至于对全球金融体系或者经济带来太大的冲击。
  李志坤认为,金融危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谓的“第一波”、“第二波”只是人为的强制性划分。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房地产商、商业银行等相继出现问题,它们其实是在一个金融危机链条上,并不存在第一波过去了,下一波接着过来。另外对浮动利率抵押贷款(ARM)指标的跟踪发现,它其实是在慢慢降低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谈不上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强,它其实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东欧研究室主任孔田平也对媒体表示,这次东欧经济体显现的问题,确实是金融危机的症状,但并不会引发新一轮国际性金融危机,它只是美国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一个环节。
  温彬指出,虽然不排除会出现几个欧美大型商业银行被兼并重组甚至倒闭的可能,但全球金融体系彻底崩溃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下一阶段金融危机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包括房地产、工商业、信用卡等在内的商业银行主要贷款领域的不良率将呈现较快上升;二是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要求的刚性约束,使增加资本以应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升成为众多银行的当务之急,政府注资和银行间并购重组将明显增加;三是信贷紧缩将进一步加剧,2009年全球信贷增长有可能下降到零,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加重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并延缓经济复苏时间。

    [相关报道] 金融海啸“第二波”伤得了中国的筋骨吗

  “我们已经着手对东欧银行危机和所谓‘第二波’金融海啸问题进行研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对记者说。从一纸评级报告暴露东欧地区银行蕴藏的巨大风险,到欧美商业银行纷纷将被国有化,“第二波”金融海啸之说在国内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不论“第二波”的概念是否准确,金融危机这把大火从投资银行烧到商业银行、从美国蔓延到欧洲确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逐渐显现出新特征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对中国产生多大影响呢?

相关链接

水深火热中的东欧
  摩根士丹利首席外汇策略师任永力指出,东欧的外债总计约1.7万亿美元,多数借款将在短期内到期,今年东欧还款或再融资额为4000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GDP的1/3。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计,东欧银行业的坏账可能达到1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
  从外债/GDP的比率来看,东欧国家都拥有较高的外债/GDP比率,远高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预测,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GDP比率都高于50%。拉脱维亚为135%,居9国之首,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国也都高于100%。据悉,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一般为20%。
  据国际金融协会估计,今年流向东欧新兴市场的资金将会大幅减少,由2008年的2540亿美元,急剧缩减至300亿美元左右。而外资银行在该区域内的借贷估计将为负272亿美元,即收回的借贷额将会多于批出的贷款。
  据悉,波兰货币与欧元的比价自去年夏天的最高位已经下跌近50%,匈牙利货币的汇率下跌30%,捷克货币则下跌20%多。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2008年净亏损6.02亿欧元(约合7.73亿美元),是自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的头一次。这些亏损主要是由该行在30个投资国的股权投资缩水所致。该行业绩的急转直下,反映出一年来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经济条件恶化和股市崩溃是何等迅速。
  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东欧国家的实际GDP将由2007年的5.7%下降到4.2%,2009年将下降到2.5%。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那些在直接投资和出口方面高度依赖欧元区的国家,新加入欧盟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将面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危险。

  相关稿件
· 风险加剧 东欧或成新一轮金融风暴策源地 2009-02-25
· 经济危机下的东欧新巨变 2009-02-24
· 东欧危机扩散 欧元跌至2个月低点 2009-02-18
· 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东欧国家面临严重考验 2008-05-20
· 奥地利第一银行:新一轮通胀或将席卷中东欧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