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生产“安全阀”
    2009-01-07    本报记者:赵叶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刮台风,海现农民到手的收入就可能没了,农业生产在自然灾害面前脆弱不堪。引入保险为农民发展生产设置一道盈亏防线已是当务之急。
  2007年,海南省财政拿出1600万元,用于补贴农民保费、损失达到一定程度补贴相应比例保额、组织8大保险公司成立共保体等方式,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行,既激发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又打消了保险公司的顾虑,使得该省农业保险走出了整体撂荒的局面。

财政补贴促成农险试行

  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宏良说,海南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强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保险公司不肯轻易涉足农业保险。
  在2005年“达维”台风之前,海南省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尝试性地开展了少量商业性农业保险。结果在2002年-2003年期间,该公司开展香蕉保险试点两年平均赔付率高达620%,亏损200余万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业保险只能走政策性扶持引导的道路。2007年7月,《关于建立海南省农业保险体系的意见》和《2007年海南省农业保险试点方案》同时出台。
  此举被海南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唐海明称作--“海南农险最重要的经验”。唐海明说,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最大的难点在于各级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有效落实,“坦白地说就是要保证政府出钱”。因此,财政牵头、保监配合的职能分工,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出钱的问题。
  据统计,2007年海南省财政拿出1600万元设立农业保险发展资金,2008年再拨付1100万元预算资金。这对于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刚达到150亿元的海南地方财政来说绝非一笔小支出。
  政府补贴的财政扶持政策并不能彻底打消保险公司的顾虑,鼓励各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共保体经营方式成为海南政策农险的又一大亮点。唐海明说,鼓励各保险公司参与试点,加入农业保险共保体颇费周折,最终省内8家财产保险公司全部加入种养业共保体,分摊比例由2%-45%不等,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作为主承保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分别与5家和4家保险公司组成渔民、渔船两个共保体。

部分险种受到百姓追捧

  在过去一年半时间的试点运行中,海南省农业保险试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同,部分险种受到群众积极响应,甚至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政府补贴激发海南渔民投保热情,渔业保险参保人数一年逾5万。省财政从农业保险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分别按投保人保费的20%和30%补贴渔民。2008年5月,中央财政给海南安排80万元,用于补贴渔船全损保险。渔民一年只需交80元保费,政府补贴20元(合计100元),发生意外可获2.8万元理赔,若受伤可获2000元理赔。
  香蕉风灾损毁险也受到农户欢迎。海南岛处于我国台风走廊,年年受到台风影响,而极易受风在影响的香蕉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2007年香蕉产业已发展到60多万亩,蕉农参保意愿较强。种养业共保体2007年在海南做了2万亩香蕉保险试点,2008年试点面积扩大到6万亩。 
  “香蕉风灾损毁险僧多粥少,5月开始投保,6月就完成60%的计划量。”唐海明说,一些香蕉种植大县不满足1万亩的保险面积限制,比如澄迈县农民多次到海南保监局“走后门”,希望增加保险面积。乐东县政府则以文件的形式打报告给海南省政府,要求追加保险面积。

农险品种仍待科学设计与创新

  在推出的一系列农业保险中,橡胶风灾和生猪养殖(不包含能繁母猪险)等大多数险种市场反映显得格外冷清。2007年海南全省橡胶风灾险的承保面积仅为10亩,与计划试点5万亩的规模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生猪养殖保险的推广也不理想。 
  “事实上种植橡胶和养殖生猪的农民都有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的需求,只是险种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唐海明说,只要进行了科学设计,农业保险可以在多个领域开展,甚至部分适销对路的险种还可推向市场。
  业内专家分析,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无序波动,往往给农民带来更大的伤害。农产品市场风险同样需要保险行业的支持方能化解。但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都视市场风险为雷区,绕道而过。

  相关稿件
· 海南两节期间旅游景点不得擅自提价 2008-12-31
· 海南省农垦用电实现与地方“同网同价” 2008-12-30
· 海南政府采购改革将不再组织招标会 2008-12-29
· 海南:326家“诚信单位”被摘牌 2008-12-18
· 吐鲁番打造西北“小海南”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