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屡触底线 证监会密切监控
    2008-12-01    本报记者: 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两周来,由于近期央行票据利率大幅下降,持有债券价格大幅上涨,有关货币基金偏离度绝对值频频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0.5%,流动性风险逐步累积。
  证监会基金部有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将密切关注货币基金偏离度绝对值的动态。同时要求有关基金公司高度重视投资风险,严禁“长券短做”、“藏券”等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基金公司片面追求收益率和基金规模的做法。
  9只货币基金偏离度超底线
  据有关机构最新统计,11月14日有34种货币基金(分A、B)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其中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货币基金达到16种。华夏现金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高达17.8430%,排名第一。添富货币B和添富货币A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6%,工银货币、海富货币B、博时现金和海富货币A等基金年化收益也超过13%。
  据统计,有多达9只货币基金公告偏离度超过0.5%。其中益民货币基金上13日的偏离度达到0.5549%,偏离度最大。博时现金基金偏离度达到0.5206%。此外,建信货币、广发货币、泰信收益、银河银富、添富货币、嘉实货币和东方货币等货币基金最近一周偏离度绝对值也超过0.5%。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表示,货币基金的高偏离度意味着其价值的水分过大。他解释说,债券的价值是固定的,以还本付息的利息为基础。近期的连续降息使多数债券的交易价格高于银行间收益率曲线的内在价值,很多投资者误以为这会使货币基金产生高收益从而抢着买入,但随着债券的价格被越炒越高,它的流动性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当价格过高时,债券无法顺利卖出,基金将不得不持有到期,届时,基金的净值受拖累下降几百个基点也有可能,而受到损失的就是那些基金持有人。
  据了解,根据《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当影子定价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度的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25%时,基金管理人应根据风险控制的需要调整组合,尤其对于偏离度的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的情形,基金管理人要编制并披露临时报告。
  东方基金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利率下降得很快,各货币基金的正偏离一般都在0.4%左右。由于最近利率的下降速度更快,可能部分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当天债券价格上涨幅度预估不足,抛售的债券数量偏少,导致偏离度超标。另外,他认为,哪怕是要调整0.1%的偏离度也需要抛掉较大数量的债券,有时债券价格在下午突然涨起来,基金经理要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变现较多的债券,也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部的周昆认为,卖掉涨幅高的债券意味着之后收益率增速下降,所以货币基金通常不会愿意卖掉那些券。以益民货币基金为例,其所以会在短短四日内出现两次偏离度超过0.5%,恰恰说明该基金在前次偏离度超标后所作调整幅度甚小。
  货币基金收益率更易操纵
  业内人士表示,与股票市场的竞价机制不同,由于货币市场采用的是议价机制,因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更易被操纵。
  这位人士说,基金可以找交易对手以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卖出,从而拉高自己的收益率。据记者了解,“长券短做”和“藏券”也是操纵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惯用手法。所谓“长券短做”,即部分货币基金为规避基金合同中持券剩余久期不超过180天的规定,以频繁回购的方式把长期债券久期做短,以更低的利率获得更高收益。而“藏券”是指部分货币基金找人代持自己的长期债券,再在约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买回来实现较高收益。
  据了解,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按成本计算收益率的方法,而影子定价法则根据市场当日价格信息推算出不同年期券的公允收益率,并利用这些公允收益率对基金投资组合进行估值。由于市价在不断波动中,得出的收益率便与摊余成本法计价有差异。
  证监会密切监控
  证监会基金部有关人士表示,近期部分基金的固定收益品种投资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持有信用类债券比例过高、个别货币市场基金偏离度超过0.5%等。
  证监会基金部已向各基金公司及托管行下发的《关于基金债券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函》,其中规定货币基金“如果偏离度的绝对值在一年内超过0.5%两次以上,我部将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相关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进行监管谈话、记入诚信档案等行政监督措施。”
  证监会基金部有关人士表示,证监会还要求各公司高度重视投资风险,严禁“长券短做”、“藏券”等违规操作行为,杜绝片面追求收益率和基金规模的做法。
  相关稿件
· 深信泰丰董事不服证监会行政处罚被驳回 2008-11-18
· 证监会:资本市场的政策累积效应逐步发挥 2008-11-14
· 证监会表示:融资融券工作在正常推进之中 2008-10-30
· 香港证监会对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展开调查 2008-10-23
· 证监会:第二届中法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