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难树市场信心 利好下仍需警惕风险
    2008-10-08    本报记者:徐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即便融资融券有望为国内股市带来长期利好,沪深两市连日来的表现仍表明市场投资信心尚未树立。而前一交易日还在海通证券带领下疯涨的券商股,7日却显出了对新政策的“不买账”,包括6日因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停牌的中信证券在内,所有八支券商股7日全部跌停。
  5日,证监会表示将于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管理层救市计划的延续,将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起到提振作用: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时,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将有助于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可以并不夸张的说,如果在2006年至2007年间中国股市存在双边交易机制,A股市场在多空均可盈利的博弈下不可能缺乏理性的一直飙升至6000点以上,也将不会出现今日A股市场的巨幅下跌。”渤海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高级研究员房振明认为,建立双边交易机制是中国股市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必要措施,也是改变中国股市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制度变革。
  近期沪深股市利好不断,在股票市场实行单边征收印花税、汇金公司开始增持三家上市银行的股份、鼓励国有股回购等三大政策的影响下,上证综指结束连续下跌趋势,快速上涨到2200点以上。
  房振明认为,前一阶段政府的政策威力巨大,但股市毕竟要靠市场化的机制完善,并不能完全由政府左右,三大措施只能是应急之需,市场化和交易机制类的措施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券商来说,融资融券业务能够增加其利差收入、提高佣金收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而对市场来说,融资融券的实行能够拓宽市场的融资渠道,有望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在世界市场动荡、A股市场信心不稳的情况下,适时的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将刺激股市产生新的投资需求,维护投资者信心,促进中国股市长期发展。
  但面对沪深股市连日来的低迷表现,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A股市场很难独善其身,加上融资融券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未来仍需警惕随之出现的几类风险。
  “推出融资融券业务需要把握好时机,不然其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齐鲁证券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融资融券有助于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但在世界市场动荡、国内市场信心不稳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做多”动力不足改为“做空”,这将加速A股市场的下跌。虽然从长期来看两方力量将达到平衡,但不可忽视股市短期震荡的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对市场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有市场分析认为,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庄家操纵现象,即使实行融资融券,市场也无法形成与庄家抗衡的做空力量,只会使庄家操纵股价变得更容易,加大股价波动。
  渤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谢富华认为,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业务增加了可利用资金,买卖行为对个股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在市场逐渐成熟后庄家掌握了操控技巧,对权重股的操纵也变为可能。监管机构对此应健全法律法规,对大资金的流向严格监控,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融资融券业务与普通证券交易不同,投资者若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资金,证券公司可以强制平仓,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也被业内专家所关注。由于投资者违约行为将风险转嫁到证券公司,为了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应严格限定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资金量,将信用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房振明说,对中国股市而言,能够承担双边交易机制的工具主要包括两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次贷危机使股指期货这一金融创新的负面作用凸显,融资融券不得不承担起制度创新的重任。但目前国内融资融券业务准备工作并不充分:监管层对融资融券的监管理念和法规尚未出台,交易所和清算所层面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尚未真正完善,而需要全程参与的券商更需要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相关稿件
· 融资融券存在监管与技术难点 2008-10-07
· 融资融券并不是救市良招 2008-10-07
· 融资融券上马 单边市宣告终结 2008-10-06
· 融资融券的救市效力 2008-10-06
· 推出融资融券正逢其时 200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