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协商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已迫在眉睫
    2008-09-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货币清算机制是两岸银行业交流合作的基础。在中国投洽会期间举行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很多专家表示,今年大陆开放游客直接赴台观光以来,海峡两岸人员和贸易往来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强烈。从规范两岸货币流通、防范洗钱风险等方面考虑,实现新台币与人民币的直接通汇已迫在眉睫,两岸应尽快协商建立货币清算机制。

  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兑换在福建试点

  今年7月,台湾地区正式开放人民币在台湾双向兑换,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尽管初期每次兑换金额仅以2万元人民币为限,但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对于两岸经济、金融发展都蕴藏着巨大商机。”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陈石说。
  大陆自1988年通过中国银行开办新台币兑入业务,2004年起,福建省成为新台币兑出业务的惟一试点省份,福建省中行作为惟一试点银行,正式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五地试办非贸易项下的新台币现钞兑出业务。台湾在2005年10月开放金门、马祖地区金融机构试办新台币和人民币兑换业务。
  陈石说,新台币兑换业务大致呈现三个特点:
  兑换结构不平衡,以兑入为主。福建省中行每年兑入量维持在1亿元新台币以上,但兑入兑出量相差较大。
  兑换群体仍以台胞为主,但境内居民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以台胞兑换需求最大,境内居民兑换需求次之。2005年后,台胞兑换需求有所下降,境内居民新台币兑入和兑出逐步上升。今年7月初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后,境内居民新台币兑出量开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7月、8月兑出量分别为116万元、146万元,为上半年新台币兑出月均数的1.7倍和2.2倍。
  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兑换需求量较大。福建厦门、福州两地比较集中,兑入、兑出业务量都占福建省总量的70%以上。

  银行体系外的兑换量数据惊人

  “许多台胞和赴台探亲的大陆居民不了解新台币兑换政策,选择携带美元赴台,不少台胞到大陆也是携美元而非新台币入境。由于新台币兑入、兑出不匹配,总量不大,福建省中行富余的新台币一般要累积一周之后,再运至中银香港汕头分行,借记美元账号,期间还得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陈石说。
  除了现钞兑换,目前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银行汇兑渠道并不通畅,这也导致地下钱庄交易活跃。2006年12月,两岸正式启动直接通汇业务,台湾与大陆多家银行建立通汇关系,由两岸银行的OBU(境外金融中心)直接开展通汇与信用证业务。但是,通的只是外币,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银行汇兑渠道并不通畅。在两岸经贸往来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下钱庄交易非常活跃。
  2004年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约有100亿元以上新台币在大陆流通,但是2002年、2003年通过福建省中行兑入的新台币仅分别为7571万元和9215万元。台盟福建省委员会在福建晋江市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每年流入晋江的新台币约为7.57亿元。这些都说明新台币在大陆的实际流通规模很大,但从银行渠道进行的兑换量却很小。

  两岸应尽快协商建立货币清算机制

  陈石建议,从满足两岸人员、贸易往来的金融需求和规范两岸货币流通、防范洗钱风险等方面考虑,两岸应该尽快实现新台币与人民币的直接通汇,拉直清算关系,减少汇兑环节和汇兑损失,使在银行之外流通的新台币转向体内循环。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郑鸣认为,建立两岸货币清算中心应遵循先“间接清算”后“直接清算”;先“对个人清算”后“对企业清算”的原则。在间接清算阶段,应利用允许台湾银行入股大陆银行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台湾银行建立业务合作渠道,逐步开办台湾方面的银联卡受理业务和两岸间人民币、新台币的直接汇兑业务,并尝试开展人民币回流与平盘的实务操作。在直接清算阶段,应参考人民币与港币清算机制的经验,建立两岸货币直接清算机制,拓展在台人民币兑换、存款、通汇等业务。
  相关稿件
· 联手打造“海峡游” 推动两岸共赢[图] 2008-09-08
· “海峡旅游区”催生两岸旅游对接新模式 2008-09-08
· 两岸专家透视“后奥运时代”大陆经济走势 2008-08-24
· 志愿奉献奥运 两岸永结同心 2008-08-16
· 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同比增长23% 200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