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2008-05-26    本报记者 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产品,今年却接连爆出“零收益”、“浮亏”的新闻。由此,如何选择一款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人关注的重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给了大家一个不错的参考。

人民币产品整体投资价值优于外币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按照投资币种分类,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究竟是该选择人民币理财还是外币理财产品呢?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分析报告表示,从委托币种的分类表现来看,人民币产品的整体投资价值要优于外币产品。这种情况基本符合人民币资产市场相对稳健,而境外市场收益下降的市场现实。
  尽管国内股票市场在一季度跌幅较大,但在人民币股票类产品中,中资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收益特性的新股申购产品仍然占比较大,因而没有对人民币理财产品整体表现构成显著冲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股票类和混合类产品表现出相对优越的投资价值,而在外币产品中则恰好相反。这表明委托币种不同,基础资产类型相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差异较大。
  一季度,报告收录的银行理财产品总共有543只,其中人民币产品占比54%,美元、港元、其它外币产品分别占比16%、8%、11%。在评价的421只产品中,根据评价结果所计算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2.23%,其中,人民币产品为2.71%,外币产品为1.79%;平均99%概率下的风险值为1.27%,其中,人民币产品为3.40%,外币产品为-0.66%。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能力超越了同期同币种的存款利率水平,而且整体风险水平较低。

中资银行产品投资价值优于外资银行产品

  对于应该选择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选择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分析报告表示,从发售银行的分类表现看,中资银行整体产品的投资价值明显优于外资银行产品。而且,在中资银行内部,其它银行(指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与上市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要明显优于国有控股银行。中资银行产品表现的分化可以归因于不同银行在人才、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化。
  报告同时表示,这并不能反映中资银行在产品创新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的能力超越了外资银行,而主要是因为三个因素:第一,外资银行的产品因主要链接境外市场,受突发性的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第二,中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国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套利机会,例如打新股产品便是实例;第三,中国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如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具有外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先占优势。

不同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适合不同群体

  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方向主要分为信用类、利率/汇率类和股票/商品类三大类。
  信用类理财产品倾向于直接投向基础资产。在基础资产的构成中,主要是信贷资产,其次是少部分的短期融资券和房地产租赁;利率/汇率类理财产品主要挂钩货币利率或者汇率;股票/商品类则主要挂钩股票或者大宗商品交易。
  一季度,报告收录的信用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06只,平均委托期限为9个月,全部是由中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产品。在所有信用类产品中,由于基础资产信息不详而不予评价的产品共有43只,占比41%。在评价产品中,对于发售银行保本,且国有控股银行进行本息担保的产品,暂视为无风险产品,共有23只,占比37%。从其它40只风险性信用类产品的评价结果来看,平均超额收益率0.84%与99%概率下风险值4.53%的数据表明,信用类产品相对于银行存款,既具有近似的安全性,又具有更加优越的收益能力。
  同期,被收录的利率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215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47、168只,平均理财期限分别为1.8、5.5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35%、2.04%。由此可见,相对人民币利率产品而言,外币利率产品期限较长,投资价值相对略优。
  被收录的汇率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6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6、10只,平均理财期限均为6.6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2.25%、1.58%。利率类与汇率类理财产品投资价值比较接近,二者与信贷类产品相比,超额收益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风险水平也有所上升。
  同时,在所有银行的利率类与汇率类产品中,中资银行产品在数量与投资价值两个方面均明显占优。例如,在人民币利率类理财产品中,招商银行的产品数量较多,尽管也存在部分产品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绝对收益率依然为正),但平均超额收益率整体表现相对最佳。
  在股票/商品类理财产品中,一季度被收录的股票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123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86、37只,平均理财期限分别为11.4、19.4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3.18%、0.65%。由此可见,不同委托币种的股票类产品投资价值相对悬殊。
  被收录的商品类理财产品样本共有48只,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19、29只。该类产品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只有11只产品可以给予评价。从评价样本的表现来看,本、外币产品的平均理财期限分别约为8、12个月,评价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0.04%、1.87%。在商品类产品中,人民币产品显然要弱于外币。
  由此看来,不同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适合不同群体,偏好安全性的适宜投资信用类理财产品,偏好收益性的适合投资股票/商品类理财产品和利率/汇率类理财产品。
  报告同时表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受住了内部与外部不利因素的剧烈冲击。虽然因基础资产波动使得部分产品的收益甚至远低于银行存款,不过,从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的表现而言,其总体上属于风险较低、收益适当的保守投资品种。对于正在从牛市环境转向动荡岁月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不妨多加关注。

  相关稿件
· 理财专业人士:家庭理财贵在规避系统性风险 2008-05-26
· 银行理财产品不应让客户“风险自担” 2008-05-23
· 掌上银行近期将推出抗震救灾特别理财计划 2008-05-23
· 内地个人理财数据市场引来美企 2008-05-20
· 奥沙利文的理财观:投资精明 消费理性 200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