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限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国内银行业积极应变。解读日前公布的主要上市银行的一季报,可以看出,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猛、综合化经营快速推进、理财产品类型趋于保守,正成为当前银行业务的三大新看点。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猛
翻开三大国有银行刚刚公布的一季报,各行净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引人注目:中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3%;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6%,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近16%,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建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显著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增至16.5%。 在国内货币从紧、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预期的双重压力之下,将中小企业信贷的业务重点转向风险更低、效益更稳定的应收账款融资和保理业务,似乎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随着在国际保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星展银行宣布于4月正式在沪推出保理业务,中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争夺战已正式打响。 “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趋紧的情况下,控制信贷规模和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成为当前国内银行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光大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助理姚宏宇说,这使得银行通过保理产品回归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市场,成为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的现实和明智选择。
综合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随着中行控股的中银基金揭牌,民生金融租赁、招银金融租赁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相继成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一步深入。银监会和保监会签署的银保深层次合作备忘录,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在政策层面也为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创造了条件。 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透露,工行将在今年完善境内外综合化经营布局,积极创造条件进入牌照类投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市场。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也表示,希望能够采取直接投资、并购等方式经营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信托、保险、基金、租赁和汽车金融等业务,发挥不同业务的协同效应。 中国银行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07年中行投资银行、直接投资、保险、租赁、基金等业务板块对全行税前利润的贡献度由上年的7.43%提高到11.45%。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对银行来说,综合经营适应了混业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摆脱对传统经营模式的依赖,将对我国银行的战略转型和金融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综合化经营趋势,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作机制将更趋完善,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结合将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外部环境也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今后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还需要在文化、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好准备。
收益稳风险低的理财产品渐成主流
今年以来,在经历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低谷后,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类型趋于保守,QDII、“打新股”等风险较高的产品市场萎缩,收益稳、风险低的产品渐成主流。 目前,建行主要销售挂钩国债、信托类理财等保本型产品,而招商银行主要推出期限较短的挂钩债券、票据资产等保守型产品。农行营业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现在客户选择理财产品更为理性,保守型银行类理财产品畅销。 据了解,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因为收益稳定、风险低渐受青睐,如建设银行的“利得盈”系列、工行的“稳得利”系列、光大银行的“T计划”系列等。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张旭阳表示,银行销售的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投资收益稳定的信托项目,多有第三方银行担保,在项目过程中,银行会不断监控、跟踪贷款的动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产品收益率一般在5%-6%之间。“这类信托产品目前在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超过50%”。 郭田勇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正在发生转变。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以稳健型的产品为主,注重低风险,稳收益;同时要设计一小部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给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