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下金融扫盲时
    2008-04-21    作者:徐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恶劣影响波及整个美国和全球金融业,影响美国以至全球经济,看似需由政府“救市”和“埋单”,实际却最终将由纳税人、即普通民众付出代价。
  金融,看似高深,实则并不全然属于机构或专家行为。
  金融,看似抽象,实则并不超然于日常生活之上,换以“理财”表述,恰与普通民众有着切实关联。
  正因如此,一年前,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决议形式规定,把每年4月确定为“金融普及月”,或可称作“金融扫盲月”。
  正因如此,次贷危机之下,金融扫盲尤显必要。

个人无知

  本月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内,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发表讲话,提及向年轻一代普及金融知识的意义。
  “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作好金融知识准备,”伯南克说,“对(改善)他们自身的福利而言必不可少,而对(维护)我们大家的经济前景而言则至关重要。”
  他强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严重问题,提醒大家意识到,个人从年轻时就熟悉金融知识是何等重要……他们可以更好地作出抉择,纵然金融市场日益复杂,也会有能力驾驭自如”。
  当天,美联储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一系列数据:
  ——全美国范围内,高中学生中,能对个人财务和经济问题提供正确答案者平均仅为48.3%。
  ——同一批接受调查的样本中,认为从出生至就读大学18年间股票市场收益一般高于银行储蓄收益者仅为16.8%。
  ——相反,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一般视为“最保守”投资手段,却由37.3%的调查对象认定为收益率最高投资项目。
  ——依美国法律规定,如信用卡失窃、窃贼透支1000美元,信用卡持有者即使通报信用卡发行商,依然可能分担至多50美元损失,却有将近53%调查对象不知。能完整、准确作答者仅为13%。
  这项调查每两年举行一次,迄今为第六次,所获结果不如2006年。
  两年前的调查中,能对个人财务和经济问题提供正确答案者平均为52.4%。
  任职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管理学院的金融及管理经济学教授刘易斯·曼德尔解读道:“这项调查显示,即将从高中毕业的学生们依然在为最基本金融知识犯难。”
  同一项调查发现,与美国高中生相比,美国大学生中,能够就财务和经济问题正确作答者平均为62%。
  财务和经济涉及收入,通俗表述即金钱。
  对金钱,普通美国人时下所持普遍态度和认识,依照约翰·布赖恩特的描述,可以归结为:“人人都想要它,却没有人懂得它。”

个人权利

  布赖恩特说,在美国,“金钱是一项大禁忌,大家不会公开谈论它。这就是有人会以次级贷款形式举债的原因”。
  次贷举债,一度让不少低收入阶层成员圆了住房梦,时下也让其中不少人面临无力支付高利率分期还款、房产可能遭放贷机构没收的前景。
  “且排除(放贷机构)贪婪以及金融解释误导因素,”他告诉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记者,“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知识)文盲,存在于广泛层面上。”
  今年1月,布赖恩特由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任命为白宫金融普及委员会副主席,帮助政府应对次贷危机。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次贷所致房产遭没收在房产遭没收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40%。
  一些美国民众当初为购买住房而举借次贷时,按照布赖恩特的判断,并不了解分期还款额度会随着利率上升而增加,也不明白作为抵押物的房产在交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当低,因而需要承受超乎正常贷款项目的风险。
  布赖恩特介入金融扫盲,始于1992年美国第三大城市洛杉矶发生种族骚乱之后。那年,他创建“希望行动”非盈利机构,向经济遭重创区域内的民众提供金融知识教育、金融咨询和储蓄服务,其中一个项目名为“储蓄为未来”,包含5小时课程,以中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
  他解释说,在美国,不少贫困阶层民众没有银行储蓄账户,也不知道没有银行账户以及其他个人基本财务积累会让自己在经济上处于更为不利地位。这种状况是“(带有)21世纪(特征)的民权运动问题”。
  身为黑人,他认定,应向低收入民众提供“动手能力,而非施舍”。
  依照他的说法,帮助低收入民众运用金融知识和把握经济机会,着手摆脱自身的贫困状况,意义堪比过去几十年争取黑人与白人平等的民权运动,只是称谓可以改为“银权运动”。
  在白宫金融普及委员会这一带有顾问性质的新设机构内,与布赖恩特共事者包括2000年著名金融自助教育畅销书《穷爸爸 富爸爸》的作者之一莎伦·莱希特,还有其他一些金融教育机构的主管。
  金融普及委员会已批准一项课程,以初中学生为授课对象,名为《金钱数学:毕生功课》,开篇是“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的奥秘”。结论是:积蓄、积蓄、再积蓄。

个人体验

  金融扫盲,并非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提出的课题。
  美国国会众议院成员、民主党人鲁宾·伊诺霍萨2007年3月27日正式递交一项决议案,提议设立“金融普及月”。
  这项决议案当时获得119名众议员附议支持。
  2007年4月17日,众议院全体成员投票表决,以超过2/3多数通过这项决议,把每年4月确定为“金融普及月”,以推动金融知识普及。
  决议文本写道:“个人财务知识对确保个人管理现金、信贷和债务以及成为富有责任感的员工、一家之长、投资者、创业者、企业领导人和公民而言必不可少。”
  至于推广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它指出,“个人财务管理技能和终身习惯形成于儿童时代”。
  决议援引2006年调查所获结果称,美国大学生中,入校第一年获得第一张信用卡者占55%,入校第二年获得至少一张信用卡者达92%。然而,13岁至26岁美国人中,家长主动传授金钱管理知识者仅占26%。
  另外,美国人的消费信贷债务截至2006年累计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债务为8250亿美元。
  更令人吃惊、也常被学者引为全球经济失衡原因之一的数据是:美国人储蓄所占收入的比例2006年为负1%,创下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的储蓄率最低纪录。
  但是,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曼德尔承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相信可以教会人们正确做任何事情的方法。不过,我们教授个人财务技能的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据曼德尔观察,至少在中学层面上,现有其他课堂教学手段似乎只能取得普及金融知识的短期效果,惟有模拟股票市场投资一种手段,可以在学生们中间产生长期效果,却有鼓励冒险之嫌。
  他认为,金融扫盲最佳时机是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即面临作出购买交通工具或者使用信用卡等重要财务决定的前夕。
  他告诉《经济学家》杂志记者,“无论美国、还是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都不怎么样”。

个人蹊径

  金融扫盲是美国民众所需,也是其他国家民众所需。
  今年3月17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一次国际会议,探讨和交流金融扫盲方法和实践。
  来自印度的耶罗·比利莫里亚介绍说,她最初为流落街头的儿童开设了一条24小时电话热线,发现那些离家儿童颇有“创业意识”。继而,她创办一个名为“儿童储蓄国际”的非盈利机构,向年龄介于6岁至14岁的儿童提供课程,教授与财务相关的知识。
  比利莫里亚设计的课程由印度逐渐散播至11个国家,包括阿根廷、南非、越南和津巴布韦。
  如今,正在推广这一课程的发展中国家达到35个。近期,荷兰中央银行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建议下,比利莫里亚着手调整设置,准备把课程引介到英国、荷兰和爱尔兰,甚至考虑推向美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即将出版的一部金融史新作中指出,至少在“讲英语的国家中,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处于对金融的无知状态”。
  “这是我的错误,”比利莫里亚向媒体记者坦承,“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发达国家居然也需要这类课程。”
  这位获称“社会企业家”的印度女性认定,金融扫盲以儿童为切入点更为有效,原因在于:儿童时代“是人们建立概念的阶段;而且,14岁以前,人们的大多数习惯已经养成”。
  理想的做法,照她的设想,是让儿童们开设自己的银行账户,即使存款有限,也有助于学会有效管理和使用金钱。
  而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如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她建议:儿童不必储蓄现金,可以“投资”铅笔之类的文具,以获得对价值的感性知识。
  她认为,对儿童施以金融扫盲,教授理财手段,可帮助他们日后改善生活。
  一些专家说,次贷危机爆发的部分原因,在于个人作出非理性金融决定和采取非理性行动,金融扫盲或许有助于防范这类危机再次重演。

  相关稿件
· 次贷危机或将引发企业跨国争议 2008-04-18
· 伯顿:次贷危机对多数亚洲经济体仍有些遥远 2008-04-17
· OECD预计次贷损失将达4220亿美元 2008-04-17
· 美投行:华尔街已熬过次贷危机最严重时期 2008-04-17
· 摩根大通:次贷危机影响市场至少持续10年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