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败”神话破灭 基民加速理性回归
    2007-11-26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胡齐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基金不败的神话正在被渐渐打破。无论对后市是看多还是看空,绝大多数基金行业人士认为,基金净值天天上涨,基民天天赚钱的情况很有可能成为历史,基金投资者对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应该有个更为客观的预期。

  股市的大调整不光使股民感到无奈和失落,而且也让众多基民尝到了苦头。随着近两个月来的股市调整,“基金不败”的神话在大盘一片惨绿中逐渐破灭,近两年来基民天天数钱的日子成为历史。
  业内人士提醒,基金投资作为一种投资品种本来就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对于尚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更是存在着诸多变数,风险不容小觑。在目前基金神话被逐渐打破的调整期,对于那些曾被神话吸引而加入基金投资队伍的基民们来说,是回归理性的一个契机。
  更为重要的是,基民们在对股市靠天吃饭的同时,还亟需掌握基金的合理配置以及基金申购赎回时机、基金定投和基金转换等诸多的投资技巧。

基金赚钱效应遭遇质疑

  就在两个月之前,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能看到银行代销基金网点排着购买基金的长队,新发基金动辄首日售罄并且需要比例配售,进行持续营销的基金也常常会受到近千亿资金的热捧。引起如此盛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着一个“基金不败”的神话。
  在2006年和2007年的前10个月,两年来几乎单边上扬的行情为中国A股的基民创造了一个基金不败的神话。
  2006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涨121.4%,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涨112.46%,开放式债券基金上涨20.92%;2007年前10个月,基金神话般的投资收益继续上演,据Wind统计,截至11月16日,仍有145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在如此美妙的神话陶醉下,我国基金规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截至2007年9月30日,国内基金资产规模达到3.08万亿,同比增长470%,环比增长71%,对比年初数据,基金资产净值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猛增近3倍。
  众多的基民们也徜徉和陶醉在基金不败的神话中,对基金的收益回报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对基金风险的认识和警惕却越来越淡薄,所表现出的投资行为也越来越出离理性。
  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自从上证指数在今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后,一个多月来震荡下行,至今跌幅超过15%。大盘维持缩量盘整,也使得股票市场中的绝对主力 ——公募基金深受其害。
  来自中国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0月17日至11月19日,242只开放式基金中仅有17只实现了净值的增长,有201只跌幅超过5%,有98只跌幅超过10%。这与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高收益率形成鲜明的对比。
  银河证券基金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表示,目前基金整体仓位在70%左右,因此如果市场下跌10%,基金净值缩水平均在7%左右。而一些偏股型基金如果所持股票表现不佳,净值下跌幅度还会超过平均水平。统计显示,10月17日至11月19日,有17只开放式基金净值跌幅超过了上证综指12.7%的跌幅。 
  “1元基金”的表现也让人大失所望。截至11月22日下午,已经有将近30只基金跌破到1元面值以下。28只跌破面值的开放式基金中,天治核心成长的跌幅最大,净值仅有0.8850元,天弘精选亦在0.9元以下。
  如今,与前段时间新发基金或进行持续营销的基金动辄受近千亿资金热捧,一日售罄并常常需要比例配售的盛景形成反差的是,近期几只正在进行持续营销的基金申购量不大、进度也比较慢,而且老基金的日常销售近期也显出疲态。来自基金代销机构的数据显示,近期基金净申购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基金赎回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有些基金已出现净赎回的趋势。

基金投资也有风险

  基金不败的神话在日益回归理性的投资环境下破灭了,其实神话产生的过程中就已经埋下了破灭的隐患。
  自中国基金业发展以来,超常规发展是其一贯思路。牛市当中基金的集中申购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基金规模,但对基金原持有人的短期收益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有关研究人士指出,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讲,当基金规模超过100亿甚至达到300亿以上,基金经理只能让基金按指数基金操作。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基民是初涉基金市场的储蓄客户,缺乏一定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并没有将基金作为实现自身长期财务目标的重要工具来认识和使用。有关数据显示,大多数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如此频繁的交易现状,说明了基金投资者尚不理性。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理财活动,快进快出不但劳民伤财,还可能影响基金投资运作,加剧基金净值进一步大幅波动。
  或许美国人的基金投资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而且在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基金占据了高达47%的主导位置。
  美国人青睐基金,主要是看重了其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和优于股票的安全系数。因为一般居民都希望尽可能地降低自家财产的风险,购买基金可以让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来替自己完成保值增值,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有专家指出,造成我国基金股票投资流动性风险较高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单只基金规模过大,更重要的原因是等体量交易对手的缺乏。美国市场上基金相对规模远大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其基金数量早已经超过了股票的数量。但美国市场上由于存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合适的交易对手,流动性问题并不严重。而A股市场上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实力及操作水平和基金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基独大”的局面是造成基金投资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更深层次原因。

基民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性

  中国基金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的进程中,走过了基金不败的神话阶段,基民们也要懂得去规避风险,去理性投资。
  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大盘调整,基民该如何规避风险?国金证券基金研究员张剑辉建议:一是通过降低基金的投资量来规避风险;二是调整基金品种,比如投资消费、金融服务等方向的防御性产品,还有折价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都可纳入考虑;三是配置一些股票仓位较低的基金,改变单一持有某种类型基金的现状。
  中投证券张宇建议,适当增加债券基金配置。今年10月份以来 ,开放式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均为负值,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则为2.08%。张宇认为,债券型基金具有较低的波动性和稳定的收益,因而可以在四季度作为重点的配置品种之一。
  同时,货币型基金作为无申购费和赎回手续费的开放式基金,似乎也更适合变化无常的市场。货币型基金又称“准储蓄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央行票据等安全性能比较高的金融品种,具有保本、定期收益、按月分红等优势。
  记者从银行渠道反馈回来的主流信息是,更多的客户在咨询,此时要不要把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偏股型或是债券型基金。基金转换业务具有省时省钱并实现无缝收益的优点,在当前大盘前景尚未明朗时,基民可以考虑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等形势好了后再转回到股票型基金。
  从长远来看,基金投资回归理性才是长久之计。对于我国A股基民来说,首先是要改变过分乐观的收益预期。2006年和2007年的基金收益率对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大多数投资者显然对购买基金获得翻番的收益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如果一旦没有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投资者必然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和失望。投资者应该改变过分乐观的收益预期,改变短期投机心理,树立通过长期投资获得合理收益的理念。
  基民也要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成熟进程,逐渐学会做个清醒的基金投资者。基民应逐步熟悉各种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包括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目标、管理费率、申购、赎回手续费等,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要学会适当组合,不同的基金由于投资目标和方向不同,风险、收益水平也不一样,通过投资不同的基金,构建自己的基金组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保证收益。
  从国外基金业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基金是一个长期有效的理财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而频繁操作的基金投资者,大都无法真正充分分享经济长期增长和证券市场长期发展带来的回报,而那些长期投资基金者往往回报率更高也更稳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