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1-19 本报记者:梁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由于担心沪深股市再次大幅波动,哈尔滨市民王晓平女士日前果断地赎回了手中不断缩水的股票型基金,将变现的20多万元全部购买了当地一家银行正在旺销的“打新股”理财产品。 “‘打新股’虽然赚钱没有股票型基金来得快,但毕竟收益有保障,不必让人提心吊胆。”面对震荡加剧的股市,王晓平女士感到自己终于为资金找到了一处难得的“避风港”。 近期,沪深股市出现大幅波动,进入了“5·30”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一个月内沪指下跌近1000点,导致股民和基民的投资不断缩水,“安全理财”一时间成为许多投资者的关注。越来越多像王晓平一样的投资者在当前股市风险明显偏高的情况下,选择购买了既与股市相关,又比股市风险小的“打新股”理财产品,以规避短期风险。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持续走强,加上近期建行、中行、工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超级大盘股陆续回归,“打新股理财产品”为投资者赢取了较好的收益。根据对新股申购收益率的测算和对中签率的研究,到今年7月末,“打新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12.47%-13.31%。11月5日,中国石油登陆A股市场,打新资金的单笔收益率超过了3%,而未来的中国移动、中海油的回归之路也将陆续起航,而这些大盘蓝筹股的上市,将进一步提高打新资金的收益。
面对投资者抢购“打新理财产品”热,理财专家认为,由于中国股市极少发生新股上市价低于发行价的情形,一般来说,“打新”收益还是有保障的。但理财专家同时提醒,一旦股市走弱,大批二级市场的资金必然被挤到一级市场,分享打新股的一杯羹,届时“打新”中签率必然大幅下降。此外,当市场明显趋弱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新股上市价低于发行价的情形,因此,打新股理财也不是包赚不赔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