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额贷款成为金字招牌
哈尔滨小额贷款专业银行的独特生意经
    2007-11-02    本报记者:高增双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只有二十多名员工的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今年前三季度依靠小额贷款实现利润642万元,人均利润达到24万元,许多银行都不愿触及的小额贷款在这家银行成为一个金字招牌。
  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比较特别,既不能存款,也不能支取现金,更不能办理汇兑业务,成立之初专门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现在扩大为专办各类小额贷款业务。小额贷款业务能够顺利开展,并结出丰硕果实,利达支行自有它一套独特的生意经。

不幸家庭的幸福故事

  现年50岁的王金萍原是哈尔滨玻璃三厂职工,1997年工厂破产,王金萍也随之成为失业人员。王金萍的爱人因两臂受伤无正式工作,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万般无奈之下,王金萍卖掉了仅有的住房还债,为了谋生,留下一万多元,试着做蒸馒头的小生意。2004年,王金萍顺利贷到了2万元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租了一处门市房,开了一家“金萍信誉面食店”。由于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一天能卖10多袋面的馒头,每天纯收入都能够在100元以上。经过2年多的经营,王金萍还清了全部外债,还清了贷款,自己还有了存款,家庭生活得到了巨大的变化。
  下岗职工陈凤敏和爱人李世军下岗后,生活困窘。在小额信贷的资金支持下,他们开起了小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部分困难人群。
  这些家庭最初不幸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实现从不幸到幸福的飞跃,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的小额贷款。
  哈尔滨市商业银行行长郭志文说,最初我们之所以设立专门的银行开办下岗职工小额货款业务,这与我们银行市场定位有关。哈尔滨市商业银行是中小银行,现在,各银行争相营销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集团型的优质客户群体,而我们注重的是中小企业、市民,把他们当作服务对象。涉及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下岗创业,自然是我们的关注点。
  据了解,从2003年10月21日成立到2007年9月末,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发放小额贷款12362笔,金额35841万元,余额18887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10952笔,金额18653万元,贷款余额为8136万元,有效带动6万余人实现就业。

“打动人心方为妙”

  “说书的有句口头禅:‘打动人心方为妙,打不动人心枉费功。’讲得是书曲艺术的运用之妙。事实上,也囊括了金融服务的精髓。”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行长刘文革说,小额贷款,同样需要面对市场不断推陈出新,打动人心,这也正是小额贷款的生命力之所在。
  最初,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多,门槛高。经过先后七次降低小额贷款门槛儿,贷款审批程序由10个简化为2个,申请贷款需填的5张审批表也简化为1张。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还开通了小额担保贷款直通车。下岗职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贷款,现在可以送到家门口。
  在利达支行有一个专门的新产品研发小组,确定产品项目、研发时间、主要责任人,并适时召开新产品需求研讨会,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根据对市场发展状况、资金需求、客户的资金周转及贷款意向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应不同市场情况的多样的贷款品种。利达支行还设置了兼职信息员,及时收集国际、国内最新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信息,为不断创新信贷业务品种和流程提供借鉴。

小额贷款利万家

  刘文革说,其实,下大力气开办小额贷款业务,这其中更多的是商业银行的一份社会责任,帮好一个下岗人员,就是救了一个家庭。利达支行的小额担保贷款使哈尔滨近万个家庭摆脱了贫困。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又逐渐培养了公民的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政府主导、商行创新、国企受益的集体创业模式,是哈尔滨市商业银行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出的创新举措。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公司在改革过程中,融资困难,资金流动不畅,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危险。哈尔滨市财政出资建立国企职工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向改制国企在册职工集体发放国企职工集体创业贷款,为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公司的3418名员工发放3554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
  去年底,作为哈尔滨市商业银行的试点,利达支行推出微小企业速贷产品。根据微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贷款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利达支行大胆创新了一些技术手段,开展“道义担保”、“道义抵押”等形式,既灵活快捷,又方便实用,开办一年来,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微小企业贷款近9000万元。

  相关稿件
· 央行: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稳妥推进 2007-08-22
· 银监会发布意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 2007-08-07
· 南昌小额贷款扶助万名“小老板” 2007-05-29
· 江西省:农民工创业将可申领小额贷款 2007-02-16
· 宁夏:四家企业获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200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