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金]谨防陷入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
    2007-10-22    吴学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什么我的朋友炒股都赚钱,他们不比我更懂股市,而我就不能炒呢?”时下,有很多投资者都用这句话反问自己,从而坚定自己入市的信心。
  平心而论,这种发问是有道理的。目前的中国股市有着巨大的财富效应,国民有通过股市分享国民经济成长的权利,但问题是,即使股市一直走牛,也不能保证所有投资者都能赚钱。
  “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性的疯狂。”公元1720年4月20日,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卖出了所持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从中获利7000英镑。在此之后可能是感觉到自己“踏空”股市,牛顿又重新买回南海股票,随着南海泡沫的破灭,牛顿以亏损2万英镑被淘汰出局。
  2万英镑对牛顿意味着什么呢?以他1699年就职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时年薪2000英镑计算,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上赔掉了10年的薪水。牛顿这样的智者也难以抗拒股市财富效应的盅惑。当年南海公司股票作为一只典型的“妖股”,有着资产注入、税收优惠和业绩大幅提升的题材和预期,一年内,股价从128英镑蹿升至1000英镑,后又重新回落到124英镑。
  事实上,聪明如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也难免随着芸芸众生,陷入对股市泡沫的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
  “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一词,来自1841年出版的一部同名著作,苏格兰历史学家麦凯在这本书中就曾谈到了南海股票泡沫,谈到了与南海泡沫同期的密西西比泡沫,谈到了更早的郁金香泡沫。当然,与这些资产、类资产泡沫并列提到的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的事件,还包括炼金术、占卜术、催眠术等一系列事件。尽管有许许多多的前车之鉴,但历史仍在一次次重演,不变的总是那一种幻想和癫狂。
  如果可以给证券账户开户数做一个指数的话,不难发现这个“开户指数”与行情指数的相关性极高,且总有一个时滞效应,这也就表明,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股市指数的上涨必然带来开户数的上涨,从逻辑上来说,开户将带来资金涌入,并进一步推动股指的上行,如此循环反复。但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许多新股民在市场居于如此高位之时仍然踊跃入市,除了受股市财富效应的牵引之外,恐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一种攀比心理在作祟:既然别人能够赚钱,我为什么就不能赚钱?既然别人财富能成倍翻番,我为什么不能成倍翻番?由此可见,不少新入市的投资者就是冲着财富成倍翻番而来的,更何况,在别人都赚钱的时候,如果自己被抛下,那是怎样的孤独和失落?在股市资金推动型的上涨机制下,越多人想赚钱,就越要有更多人的资金来支持。问题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激扬的音乐也会归于平静的。监管层近期屡次提醒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值得新股民深思。
  相关稿件
· [谈股论金]炒股:你能承担多大风险? 2007-10-15
· [谈股论金]寻找可养老的股票 2007-09-24
· [谈股论金]学点技术分析 炒股变得好玩了 2007-09-17
·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纵论金融热点 2007-09-10
· [谈股论金]从权重股“轮休”现象想到的 200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