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股市面临四重“大考”
    2007-10-08    本报记者:张汉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一”长假过后,国内股市首先面对的将是一连串“大考”压力。而这些“大考”的结果,将对10月份的阶段性行情、乃至对今年后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中期趋势可能产生决定性影响。

  节前沪深股市同创新高
  节前重庆江北区一证券交易大厅内股民正在观看股市行情。周衡义 摄
  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10月行情,下跌走势占了其中的大多数。而在如今的牛市格局中,今年的10月份行情能否成为惯例中的“特例”而表现出上升走势呢?这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譬如:宏观政策、CPI数据、利率、外贸顺差、大小非解禁、三季度公司业绩、新蓝筹挤出效应等等。

上市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2007年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将在10月登场,沪深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通知,对披露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在2007年9月30日前上市的公司,应当于10月31日前完成三季报的披露工作。
  今年2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再次超预期,有部分机构据此认为,3季度公司业绩的增长率将至少与上半年持平,如此,在市场流动性仍充裕的状况下,行情有望继续“水涨船高”。而另有部分机构认为,公司业绩增长率在3季度形成“拐点”并逐渐下降的趋势已成定局,目前行情已经显著高估。
  截至9月25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有494家上市公司对三季度业绩情况作出了预计,其中247家公司预增,55家公司预盈,合计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61%;127家公司预亏,35家公司预降,合计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33%;另有20家公司预平,预计公司3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变化幅度将不超过30%;9家公司预警,由于债务重组未完成或者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到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等原因,预计公司3季度净利润将存在不确定性;1家公司减亏。
  值得注意的是,据天相投顾分析,这些三季度业绩预计大幅增长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增长就已经很高。数据显示,73家三季度业绩增长预计超过100%公司中,除*ST南控(000716)一家公司上半年亏损,舒卡股份和三木集团(000632)2家公司上半年扭亏,长征电气(600112)等5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幅度低于100%以外,其余65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即已实现翻番。广汇股份(600256)、獐子岛(002069)等8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下滑,而在三季度这些公司均预计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上海三毛(600689)等9家公司上半年为亏损,三季度这种状况将有所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市场上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状况看法不同,是行情长时间涨跌两难、走势飘忽、市场高度分歧的主要原因。而上市公司业绩是否能持续增长,也是10月行情以及今年后三个月股市能否冲上6000点、7000点甚至8000点的关键所在。

“挤出效应”带来结构性调整?

  市场曾经担心,目前超常规的“大扩容”会昙花一现,后继资产供给的断档,将令目前管理层市场化调控难以为继。但随着国资委加入到“调控”股市的行列中来,证监会以资产供给对冲“流动性过剩”的调控思路,将很顺畅地得到贯彻落实。
  随着另一艘航母级蓝筹中石油即将发行A股,未来几个月将是大盘股发行的密集期。据了解,除中石油之外,尚未“海归”的H股已经整装待发:中煤能源、首都机场、上海复地、富力地产、紫金矿业回归方案已经股东大会通过,山东墨龙、上海电气、中海集运、首创置业回归方案正在进行。初步估算,上述公司合计筹资将超过2100亿元。
  此前,随着建设银行、神华能源等一系列“超级航母”回归A股的轮番轰炸,投资者的注意力已经开始由既有蓝筹股转移到这些新股身上。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也不得不减持手中一部分筹码,以腾出一定的仓位,为申购回归的大盘蓝筹股预备充足的“弹药”。最终,基金重仓的钢铁、有色金属、煤炭、航空股等板块中一些流动性较好的股票,成为了被暂时“清除”的对象。
  “预期未来A股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市场的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在权重股结构更加合理的同时,整个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也会随之展开。”天信投资分析师胡一弘如此表示。
  科德投资的余诚也认为,机构资金为了承接超级大盘股,不得不抛售一些近期涨幅较大的品种,这就是资金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在日后的大盘股上市时还将显现。由于新股加快扩容,对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部分追求稳定收益的二级市场资金,很可能因而转向一级市场。

大小非解禁潮冲击“牛”脾气?

  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股改限售股的解禁额度为历史上单月解禁额度最高。此外,首发、增发配售、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部分的解禁额度也高达1255亿元,远高于9月份的238亿元。由于国庆长假,交易日相应减少,解禁日期相对比较集中,使得10月份的单日解禁压力远大于9月份。
  国庆过后将迎来中国石化49.15亿股的解禁,解禁市值约880亿元,但由于此前国资委对大非减持有明确的规定,预计中国石化大股东减持43.35亿股解禁股份的可能性很小,而持有其5.8亿股的国泰君安会否减持有待观察。当月解禁规模第二位的民生银行,10月26日有第二波解禁股约48亿股,解禁市值约758亿元。此外,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的还有上海汽车、新华传媒、海越股份、自仪股份、中钨高新、新中基、南钢股份、综艺股份等8家。
  最多的三家公司大小非解禁股份合计高达98.62亿股,占当月解禁总股份的87%。即使扣除中国石化后,10月份大小非解禁市值也超过千亿元。
  据了解,随着限售股份先后解禁和股市震荡,大小非套现开始增多。统计显示,9月份共有60多家公司发布大小非减持公告。从各月情况看,小非减持自4、5月份达到高峰之后,6、7月维持在2亿股左右的水平,最近大小非减持呈现增加趋势。如南京水运9月份4次披露被中石化下属企业减持,红太阳、广济药业、荣华实业、新兴铸管和宝新能源等在9月份都曾被第一大股东减持。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不便宜,部分“大小非”减持意愿增强。预计10月份有限售股解禁的ST珠峰、中钨高新等绩差或高估值公司或将遭到套现冲击。
  专家表示,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的影响,而且在股指即将逐渐接近市场普遍预期的年度高点时,这种心理层面影响存在被放大的可能。

紧缩政策为狂热股市“泻火”?

  就政策面因素而言,在9月下旬股指创出新高之后,政策利空消息就已经接踵而来。多家机构预计,考虑到目前市场充裕的资金状况,10月份甚至后面的几个月,出台紧缩政策的预期将不会消失。
  国元证券分析师鲍银胜表示,就货币政策而言,为了抑制通胀,央行于9月份已出台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存贷款利率两项调控措施,虽然美联储9月下旬大幅降息给中国央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难度,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通胀局面,预计10月份央行会再次出台一些紧缩性政策。“在多重紧缩政策影响下,市场前期所出现的资金推动型行情会有所收敛,其对10月份市场走势会产生一定影响。”
  海通证券分析师也表示,截至2007年9月19日,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5次宣布上调银行利率,目前我国1年期银行存款名义利率已上调至3.87%。因此,如果年内剩余时间,我国再度升息1次甚至2次,考虑到2007年全年我国CPI同比增幅约4%,则自2007年年底起,我国实际利率为负数的现状将可能被纠正,这无疑会使得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资金“搬家”至股票市场的热情“降温”。
  与此同时,为市场所关注的“港股直通车”虽然迟迟没有拉响开行的鸣笛,但近日来银行系和基金系QDII产品扎堆发行,大有和直通车“赛跑”的架势。如果再考虑到公司债上市、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创业板开通等方面的因素,后市的股市资金将会呈现出“礼花绽放”式的大分流姿态,其中压力不可小觑。

  相关稿件
· 黄金周七天长假:“股市综合症”知多少? 2007-10-08
· [股市•2007-10-05]就业数据将美股推上新高 2007-10-08
· [股市•9月24日-28日]沪指站上5500点关口 2007-10-08
· [境外市场•2007-09-26]纽约股市全线上扬 2007-09-28
· [沪深股市•2007-09-27]两市涨幅均超过1% 200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