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深两市股指屡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总市值突破23万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过100%。那么,当前应如何看待这些数字的变化?
股市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沪深证券交易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23.55万亿元。按照2006年我国的GDP总额21.087万亿元来测算,目前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超过GDP总额,中国的证券化率超过了100%。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和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企业盈利提升,中国股市近两年实现了飞速发展。回顾两年来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005年7月28日的3万亿元一路走高,到2007年9月7日的超过23万亿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翻了7倍多。 同时,市场的融资量大规模提升,2006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为2400亿元左右,今年以来的融资总额为3000亿元左右,A股市场在股改之后快速恢复融资功能并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融资场所之一。 专家认为,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不断加大,一方面说明我国股市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说明股市的直接融资作用在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大。
不可过分高估证券化率超过100%的影响
面对国内股市总市值的快速增长,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不可过分夸大“证券化率超过100%”的价值。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说,今年以来总市值的增量中,有约4万亿元是新股发行带来的,近7万亿元是市值上涨带来的。虽然目前证券化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因为中国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股票可以流通,所以实际的证券化率并没有这么高。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晨认为,不可过分高估证券化率超过100%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因为从实际来看,以股市为主体的直接融资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还是主流,中国资本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直接融资市场的建设。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沪深股市总流通市值达80295亿元,占总市值的比重约三分之一强。 联合证券策略分析师杨伟聪认为,中国证券化率超过100%并不能代表证券市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与开放的市场不具有可比性。
顺应证券化趋势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空间
专家认为,简单关注证券化率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的是,金融深化进程正从货币化转向证券化的趋势。 中信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陈华良认为,反映金融深化的指标——M2与GDP之间的比率最近几年来正在趋稳。目前,这个比率一直维持在150%至160%之间,反映出证券在企业投融资和居民投资理财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 证券化的趋势促使管理层将自身利益和与公司利益挂钩,这种激励制度有助于高管和员工共同享受股权激励,企业融资将越来越采取证券形式,而不是单一依赖银行贷款。 此外,证券化的趋势也使居民的财富管理从单一的银行存款,转变为配置越来越多的证券产品。 华富基金高级研究员杨玉山指出,在中国证券市场之外,有巨大的存量资产(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未进入证券市场,股改全流通之后,这些存量资产进入证券市场的倾向越发明显。 杨玉山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第三方”资产注入规模进一步增加、H股和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进程加快、存量增发和中小板融资量的大规模增加,这几点原因将使未来A股市场的市值规模和证券化率进一步提高。 (据新华社9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