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宣传的那么高,专家认为应建立理财产品评级机制,看清银行理财产品最低收益率
哈尔滨尚志市市民刘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购买的四年期“保值升值”外汇理财产品,竟然“年无寸金”。对此,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看清最低收益率。
“日进斗金”变成了“年无寸金”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4年9月16日,刘锋在某国有银行尚志支行购买了6.8万美元的四年期理财产品。该产品每半年为一个收益期,第一年固定投资收益率高达4.30%;第二年至第四年收益率与美元LIBOR挂钩,具体做法是:为每个收益期设定一个LIBOR观察区间,如果当天的LIBOR处于观察区间内,就按4.30%的年率计息,否则当天收益为零。 刘锋仅第一年收到了回报。此后,受美元加息等影响,美元LIBOR利率持续走高,没有一日处于观察区间。这意味着“日进斗金”变成了“年无寸金”。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刘锋6.8万美元的本金也在不断贬值。而根据此前协议,产品四年内不能提前赎回。刘锋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 “按照合同约定,有赚有赔,我都认可。但是银行不能不提示风险,还说这个产品‘保值增值’,现在我的钱还贬值了。这不是虚假宣传嘛!”刘锋先后向尚志银监办、尚志市工商局等部门投诉,并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尚志支行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须向刘锋返还本金6.8万美元,赔偿本金汇率损失人民币37516元,投资收益损失4255美元。 目前,市场上不但有和Libor挂钩的浮动理财产品,还有欧元对美元汇率、港股、农产品期货等各种产品,银行的营业大厅里随处可见这些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2%、21%……的宣传语。 “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幻象’”。在对近900个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说。他建议,应当公布这些产品的“预计的最低收益率”,还应效仿基金建立理财产品的评级机制。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相关提醒大家不得不看。 首先不可迷信保本承诺,理财产品并非定期存款。银行给出的一般是“保本策略”和预期收益率,和普通民众认为的“保本”大相径庭。要注意查看是否有“非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供客户参考,并不作为银行向客户支付理财收益的承诺;客户所能获得的最终收益以银行实际支付的为准”等提示。 二是没有100%的安全。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三是要计算管理费。在一些新发的理财产品条款中,管理费和报酬提取条款的规定值得投资者重视。净收益是将理财产品收益总和减去各类管理费和报酬提取金额后的最终收益,因此各类费用收或不收,收多少将直接关系到理财收益。 四要关注终止条款。在一些预设条件相对灵活的理财产品设计中,引入银行提前终止条款。一旦触发提前终止条件,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获取约定的收益,但是产品就此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