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现金分红与红利转投如何选择?
    2007-08-27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杨科 杨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统计,8月份基金分红金额将超过200亿元。至此,今年基金分红总金额达1700亿元。(本报资料照片)

  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不过在目前牛市的背景下,理财专家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将有可能使投资者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最近以来,随着股票市场人气重新上升,基金收益水涨船高,基金市场再次掀起了分红热潮。
  大批老基金纷纷通过分红和拆分等形式,进行规模庞大的“二次销售”。进行拆分后的老基金,既有新基金的“价格优势”,又有老基金的“投资优势”,引来不少股民“弃股从基”,纷纷购买老基金。

8月份基金分红将超200亿元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8月份共有29只基金实施了分红,分红金额达198.59亿元,加上几只近期拟分红基金,8月基金分红金额将超过200亿元。至此,今年基金分红总金额达1700亿元。
  其中,8月分红比例较大的基金为中银收益、长信银利、海富通收益、融通新蓝筹等8只基金,这8只基金每10份分红都在5元以上。其中,中银收益、长信银利、海富通收益每10份基金份额分别分红11元、7.9元、7.68元。此外,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同益、基金同盛、基金同德、基金泰和、基金丰和8月份共分红54.15亿元,其中基金泰和、基金丰和每10份基金份额分别分红6.55元、6.35元,基金同益、基金同盛和基金同德分红比例都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4元。
  与今年前几月基金分红金额相比,8月份基金分红额度与此前几月基本相当。根据天相统计,7月份基金共分红250.6亿元、6月份基金分红203.5亿元,5月份基金分红140.2亿元,4月份基金分红337.8亿元,3月份基金分红187.3亿元。
  据了解,近期分红的融通新蓝筹、中银收益都受到了投资者的积极申购。融通新蓝筹基金开展持续营销两天,即受到投资者的超额申购。中银收益8月13日实施每10份分红11元,分红后申购份额迅速超过规定的80亿份上限,原定8月24日结束的持续营销活动提前完成。
  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表示,近期基金销售火暴,特别是分红老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是这些基金业绩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经过“5·30”以来的市场震荡调整,不少投资者是赚了指数不赚钱,逐渐认识到炒股票还不如捂基金,因而由股民转为基民,而基金通过分红瘦身后,低净值给很多人带来一定的吸引力。

基金分红:公司和投资者“皆大欢喜”

  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对新基金发行的放开,新基金动辄100个亿的发行量让老基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老基金纷纷展开分红的持续营销策略,在基金热潮中和新基金争抢客户资源。
  实施分红的基金,把单位净值适当降低甚至降到1元附近,可以满足一些新的投资者购买低价基金的心理,争取到更多的客源。同时,老基金通过分红后再营销,仍然可以实现规模增大,弥补基金分红后数量不足导致的投资需求不对称,为股市提供更多的增量资金。
  与此同时,大多数投资者都有“恐高”症状,在购买基金时,往往对价格因素非常敏感,不愿意购买份额净值较高的基金,主要原因是“基金净值高,感觉太贵,投资风险大”。而在基金分红后,原来的投资组合不受太大影响,基金经理未变,而且还可以与低净值基金进行同一水平线的竞争。
  因此,分红是投资者购买优质老基金的一次好机会。另外,基金的分红与持续营销对投资者也起到一个“安抚”的作用。7月以来,连日的大跌给基民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考虑暂时逃离,而一些股票仓位较低的基金则在不影响业绩的前提下,通过让“军心不稳”的基民落袋为安,安心度过震荡市。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和基金拆分都是获利的方式。基金份额拆分可将基金份额净值精确地调整为1元,是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会计科目及其比例关系,对投资者的权益无实质不利影响。
  而基金分红则难以精确地将基金份额净值正好调整为1元,基本上只能调整到1元附近。基金拆分类似上市公司送股,基金份额相应增加的同时基金净值下降,基金持有人的总资产规模不变。基金分红类似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现金,即把可实现的收益(上市公司的已实现利润等)以现金形式分配,投资者的部分盈利已退出了投资。

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孰优孰劣?

  目前基金分红一般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现金分红让投资者直接获得现金回报,而红利再投资则将分红转化为增加的基金份额。
  比较来说,现金分红将使投资者得到现金实惠,满足落袋为安的心理,在预期市场进入下行通道时还可适当规避风险;而选择红利再投资则可使原持有人得到较低的申购成本,增加基金份额连续分享基金的收益,起到“复利”的投资效果。
  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不过在目前牛市的背景下,理财专家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将有可能使投资者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理财专家强调,红利再投资最现实的意义就是可以免除申购费用,降低申购成本。虽然现在股票基金1.5%的申购费率看似不高,但考虑到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这点暂时不起眼的费用差异完全有可能引起长期收益的很大差距,着实不可小觑。
  事实上,相当多基金持续营销之后,规模都从原来的不到十亿骤然扩张到几十亿甚至百亿,根据前期新出台的规定,持续营销的基金建仓期可以长达三个月,在震荡的市况中,各个基金管理公司选择的策略不尽相同,选择迅速建仓有可能带来近期净值的大幅上升,也有可能随大市迅速下跌,而谨慎建仓的基金净值表现则会比较平稳。因此,近一个时段准备申购分红、拆分基金的基民,投资之前最好先仔细阅读基金公司的公告,并且应该做好净值波动的心理准备,切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在短期内获取超额收益。
  基金分析师建议,目前投资基金可以选择一些长跑中领先的老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没必要仅仅把眼光盯在分红、拆分的基金上,分红时是否要选择红利再投资也应谨慎考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