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频刮“离职风”
    2007-07-23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郑昱 杨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继5月底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离职转投私募之后,公募基金经理们仿佛被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掀起一轮离职潮。本月爆出离职信息的就有嘉实总经理助理赵军、中信基金经理王洪涛、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经理江作良等人,而华富成长趋势四个月来已经有三次基金经理变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有不少明星的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开,其中私募基金的分流趋势十分明显。专家分析,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缺位,激励措施还是远远不及私募的水平,私募基金已经拉开一场持久的人才争夺战,公募基金应对人才流失问题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基金经理频频跳槽

  根据晨星中国报告显示,2005年共有87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位。2006年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个公告属于基金经理离职,占295只基金总数的33.88%,有三成基金的基金经理由于各种原因调离职务。
  而2007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频率更加频繁。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341只基金中,发生基金经理变动72人次,开放式股票方向基金193只,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36人次;封闭式基金50只,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12人次。其中仅有一次发生于指数基金,其余35次均为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二季度中仅4月份,193只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就达22人次。
  针对基金经理频繁跳槽的原因,银河证券资深基金分析师王群航指出:“这与基金经理的业绩激励往往受到短期排名的影响有关”。据了解,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将基金排名作为考核基金经理业绩的标准,然而短期排名往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甚至之前还曾出现某基金在同一排名系统,因分类不同而导致排名位次不同的情况。
  从离职人员的去向看,有一部分是去担任公司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而更多的则是另觅高枝,强势股东背景、更高的薪水成为吸引这些基金经理离职的重要原因。据了解,收入和机制是公募和私募的两大差别,“都是拿别人的钱赚钱,收入却差了几十倍”。

跳槽频繁负面效应显著

  尽管多家基金公司的高层都出面表示,基金经理的变动不影响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但也有个别基金公司高层坦言,设计某一基金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要配合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如果基金经理中途变动,基金经理的风格可能也会有所改变,而有些投资者可能习惯前基金经理的风格,而不认可新任基金经理的风格。
  记者了解到,一些业绩一贯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都有较好的形象,他们在投资者心中已经树立起明星基金经理的形象。因此,一旦基金经理变动,投资者难免要做出防守性的选择。“我就是冲着王贵文才买了嘉实主题基金,现在听说他也要走了,非常担心,正在考虑要不要赎回。”投资者王小姐表示。
  银河证券研究表明,基金经理人的变更对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对过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四年基金经理变动与组合业绩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各个时间段中,基金经理变动次数较少的基金往往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业绩。

双基金经理模式规避跳槽风险

  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引起了基金公司的担忧,为了规避基金经理人跳槽对公司业务的冲击,一些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投资权限作出限制。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则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个股投资基准,基金经理只有调整一定比例的个股投资权限。
  不少基金公司开始实行双基金经理制,试图产生“1+1>2”的效果。如今年3月份,国投瑞银等6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各公司旗下总共10只基金变更或增聘基金经理人,并无一例外地实施双基金经理制。
  对于这一模式创新,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认为,单一基金经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依仗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一旦基金经理离职或者出现岗位调整将对该基金的业绩产生一定波动,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双基金经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此类风险。

  相关稿件
· 汇丰再推新版QDII 增加两款海外股票基金 2007-07-23
· “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活动在京启动 2007-07-23
· 湖南:建设部门代收劳保基金 是否越俎代庖 2007-07-23
· 《基金观察》:近两年基金全面跑赢大盘 2007-07-20
· 首批创新型基金之一工银瑞信红利基金成立 200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