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保卫战开始升级
    2007-07-20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杨眉 郑昱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股市、房市等市场的持续火热,刺激居民投资意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在商业银行中数以千亿计的存款开始撤离。一场保卫、争夺存款的大战在多家商业银行间拉开序幕,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升级。

多管齐下:大力提高存款业务

  为了扭转银行存款下降的局面,各大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银行通过一些相关机构人员来帮助拉存款,如利用付中介费等手段,请证券营业部的客户经理代为介绍股市大户去存款;有的银行领导给员工下达拉存款的硬指标,让他们到处动员亲友到自己所在的银行存钱。
  相比之下,银行对大储户存款给予的优惠要诱人得多。通常,为了让月末、季度末或年末的统计报表好看,银行往往只要求大储户在报表结算日当天存钱进去。所支付的费用从万分之三到千分之一不等。另外,银行向大客户支付的费用也与月份有关系,如年中、年末各家银行都在拉存款时,费用就被抬高,平时月末就相对会低一些。建行一位客户经理表示,银行客户经理支付的这笔费用其实相当于是用奖金去“买”存款。各支行定下新增存款任务后,就会把存款任务分解给各个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存款任务后,就会得到一笔额外奖金作为奖励。为了完成存款任务,客户经理往往会先垫钱支付费用给大客户来争取存款。

业务转型: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储蓄缩水后,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转变策略寻求盈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比如发行基金、理财产品等等。
  在目前的基金营销渠道中,银行是当仁不让的主渠道。某银行系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银行系基金公司会在基金发行上有一定优势,和股东银行就档期安排、销售力度等方面更容易协调。在基金发行没有出现“一天结束”、“比例配售”等火爆场面之前,销售档期的安排确实在新基金的发行上有着重要作用。
  发行人民币和外币理财产品,也已经成为各大银行与股市、保险等投资产品斗法的利器。据了解,进入2007年以来,上海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30个银行理财新品面世。
  根据业内人士统计,今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将直逼万亿元,而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2000亿元,2006年约4000亿元。

银证合作:第三方存管成银行逐鹿对象

  所谓第三方存管,即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受益于《证券法》以商业银行作为存管方的规定,越早取得开办第三方存管业务的银行越有机会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和大量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款。与用网点扩张吸收存款相比,此举事半功倍。
  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15日,正常经营的100家证券公司中,共有72家公司实施了第三方存管,占正常经营公司的72%。参与第三方存管的有10余家商业银行。
  “争夺是显然的。”深圳某分析人士称,第三方存管业务可吸收客户资金以证券公司同业存款形式存放于银行。客户的银行结算账户和保证金账户联结,不能通过其他银行账户将资金转入该保证金账户,有利于银行维护客户资源和沉淀资金。“另外,客户买卖股票时将资金转入保证金账户成为银行的同业存款,不炒股时将资金打回银行的结算账户,又变成银行的储蓄存款。相对揽存压力,这是一个双项利好。”
  截至今年上半年,近20家存管银行与证券公司进行了业务谈判和技术测试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7家主要存管银行与过半数证券公司合作实施了第三方存管。

  相关稿件
· 存款“大搬家”折射我国金融市场大变革 2007-07-19
· [专题报道]透视存款大搬家 2007-07-19
· 数据显示:存款大搬家出现资金新流向[图] 2007-07-19
· 股市冷热成为银行存款搬家的“晴雨表” 2007-07-19
· 警惕存款“大搬家”背后暗藏的风险和隐患 200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