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股市暴跌以来,大盘加大了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银行存款大搬家也由此前的频频升级转至如今的日趋减缓。专家分析认为,近期的股市震荡导致了储蓄存款大搬家开始“刹车”,不过从今年上半年“居民户存款增加8271亿元,同比少增5938亿元”的情况来看,银行存款大搬家并没有“熄火”,更没有出现“倒车”的情况。 引人关注的是,股市冷热成为了银行存款搬家的“晴雨表”,存款搬家速度和股市冷热玩起了“跷跷板游戏”。
火爆行情策动存款搬家
伴随着大半年来的股市行情火爆和居民投资渠道拓宽,居民的投资欲望被急速调动起来,大量的储蓄存款搬家到了股市。 从2006年末股市行情复苏开始,居民储蓄增速有了减缓迹象。2006年10月人民币储蓄存款月度减少76亿元,这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 进入2007年以来搬家趋势愈演愈烈。中国金融机构中人民币储蓄规模由今年3月末的17.545万亿元,缩减为5月末约17.099万亿元,在两个月期间净减少4458亿元。据了解,中国一直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居民通常将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存入银行,而居民储蓄持续降低,标志着居民存款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在牛市行情的主导下,企业和居民的存款都表现出投资证券的倾向,而深沪两地股市新开户数突破一亿就是佐证之一。央行5月份第二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其中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明显提升,但是储户对资金流动性的偏好仍然十分明显,搬家行为也呈现升级的趋势。 同时,股市行情又推动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用活期形式持有资金,存款活期化特征日益显著。
股市波动决定搬家节奏
5月底以来股市接连暴跌,连续出现“5·30”、“6·4”、“7·5”等多次幅度在200点以上的暴跌行情。今年6月份以后,沪深两市的新增A股开户数也出现了大幅下降,7月初开始日增新增开户数更是跌破10万户。股市的冷热调节了银行搬家的节奏,部分存款流出银行的速度有所减缓。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8.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9%,比1季度末和5月末分别高0.05和1.3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伍永刚分析指出,由于6月份股市出现了调整,再加上一直以来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者风险教育的工作起到了效果,因此,曾经投入股市的不少资金又选择重新流回银行,这是6月份出现存款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一样,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分流,半年以来企业存款波动主要表现在活期存款大增大减,主要与股市波动较大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股民的存款从银行搬入股市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新增开户数阶段性减少不会改变这个趋势。业内人士就此指出,虽然近期存款搬家减缓,但是证券市场仍然活跃,存款波动也较大,搬家行为仍在持续之中。
存款搬家成为牛市“加油器”
牛市行情的持续,推动了居民持有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和基金比重的持续上升,有助于居民投资理念的形成和金融行为的改变。相对来看,居民储蓄如同蚂蚁搬家一样流向股市,也支撑并延长了这波牛市行情。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中国潜在流动性巨大,一旦激活必然会刺激人们青睐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扬。 从银行近期的情况看,营业厅排长队取钱的情形依然存在。而市场对调控的预期加重,大盘连续震荡,走出“W”字型行情也似乎没有太多地影响新老股民的投资热情,日渐充实的股民大军为牛市行情推波助澜。 居民存款的搬家改变了以前以银行为主的单一金融投资结构,形成银行、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多元并存,这不仅意味着居民投资渠道的增加,也对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巨大外部支撑,提升了股市的“财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