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7-02 董少广 梁静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近一段时间,股票市场火爆,一些老年人经不住亲戚朋友的劝说以及周围人的影响也进入股市。老人闲暇时间很多,增加一些养老金的投资渠道,对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很有帮助,但老人炒股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情况,不要盲目跟风,否则,不仅会造成资金流失,长时间的亢奋和激动,焦躁或失落,对老人的身体还是一种危害。 笔者认为,有以下情况的老人最好不要炒股。 首先,“股市就像过山车,玩的就是心跳!”身体不好的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梗、糖尿病的老人,由于长时间面对压力,加之交易大厅里空气污浊,憋尿禁水,饮食没有保证,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更容易在炒股时发生意外,甚至发生猝死的的危险。 其次,个性偏激,自我评价过高,或缺乏自信,无主见抱着投机动机的老人也不宜炒股。在股市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老人根本就不会使用大厅里的交易系统,而是让他人帮助交易,这样做一是容易造成自己的密码泄露给他人,乃至上当受骗。二是刚愎自用或盲目跟风,最容易出现经常性的或突发性的“炒股综合征”,轻者怨天尤人,长吁短叹,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失眠忧郁,神思恍惚,股票的升跌不仅牵动着老人的“腰包”,更牵动着他们脆弱的健康和神经。 第三,没有“闲钱”的老人不宜炒股。股市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一旦股市波动,急着用钱的时候拿不出来,“割肉”就亏损,或对大盘的调整缺乏后续的资金从而导致该赚的钱没有赚到,乃至加大亏损。因为这些资金都是关乎老人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身家性命,投资不慎很容易导致夫妻反目,儿女抱怨,甚至家庭破裂。 家庭条件许可,身体良好的老人,入市前首先要摆正心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指必须了解自己或家庭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知彼,就是要具备理财的基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经济效益”,还能得到“健康效益”。如炒股要用脑:了解公司,研究个股,捕捉热点,你在了解和分析方方面面的信息时等都可以“健脑”,还会驱除老人的孤独感。同时,炒股时手指要经常在电脑键盘上运作,即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也激活了手对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 炒股中机遇与风险并存,有盈利,也会亏损,理理散钱,把炒股当成生活中的乐趣而不是全部,做到“赚不大喜,赔不大悲”,控制好情绪,心态好了,生活丰富多彩了,才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