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上市与并购交流推介会”上,国内100多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现出对融资的极大需求。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有九成左右的企业家明确表示正在考虑上市。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融资条件未有太大的改观,A股市场又存在企业等待上市的“排队效应”,长期的融资“瓶颈”让更多民营企业把目光放在了远赴海外交易所上市上。
国内上市还是条“羊肠小道”
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不少都是由于发展较快而面临资金的压力,更多中小企业甚至连银行贷款都很难获得。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只有2%-4%是贷给了占中国企业总数九成左右的民营企业。北京金钰四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金宝表示,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对他们投资公司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中小企业初期在人力资源、研发产品和营销渠道等方面都需很大投入,而这些资金都是靠自身的商圈给解决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光靠自身也无法解决了。”北京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这位董事长表示,间接融资大多是短期贷款,还款压力大,他们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想法,不过具体在哪上市还需进一步研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副主任秦志辉认为,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对上市越来越关注,但还存在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民营企业对资本融资和境外融资不了解,“感觉陌生,怎么敢走这条路。”其次,民营企业过于注重前期投入的量化收益,担心上市成败的风险。第三,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自己初创企业时全由自己打拼,一时难以接受上市可能带来的控制权转移。最后一方面则是上市公司普遍要求治理规范,这是企业要通过很长时间来逐步完善的事情。 “目前,符合国内主板上市的企业有4000多家,而中国证监会每年只批300家左右。这样下去,黄花菜都等凉了。”美国世界企业上市融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李崇瑞说道,“国内上市只能是条羊肠小道。”
海外上市仍有升温迹象
记者对众多民营企业家做了简单采访,九成企业家明确表示正在考虑上市,而海外上市更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蒙古民企老总向记者表示,他们正在全面了解关于企业上市的各种信息。事实上,中小企业在上市前该做的准备的确很多。中国内地、香港、韩国、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等市场各有优劣和特点,众多选择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在这些新机会面前,关于上市的费用、融资效果和成败风险,这些无不是民企老板所要考虑和关心的问题。 清华同方一下属企业代表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企业的注册资金常常一年转上10来圈,“我们需要资金的注入,所以亟须考虑上市融资的问题。”西安飞豹科技发展公司的法律顾问也在会上表示,他们公司主要是想了解如何在澳大利亚上市,以解决目前的融资困局。 一家公司的华东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作为中小企业不可能随便去海外上市,一旦要上市,就得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在听了相关的介绍后,他了解到了许多海外上市的信息,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指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要求清楚不少。而近期国内股市的牛市效应,也让他对在国内上市有了更多兴趣。
中资企业海外上市压力重重
虽然海外上市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但在规范化运作、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管理层担责等方面的要求却十分严格。譬如美国不久前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更是大大提高了这个严格程度。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叶小伟女士表示,萨班斯法案的生效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成本和所要承担的责任。美国方面要求企业管理层签字承担许多责任,国外的公司较容易通过层层把关来降低管理层的压力,但是国内的公司目前还难以做到这一点。 而在另一方面,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国似乎也不愿意让过多优质资本流向海外。去年六部委10号令对中国企业成立特殊目的公司以海外上市的做法有了更多规定。在那之后,商务部、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加大了监管力度。“基本上那条海外上市的路是断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一位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表示,毕竟海外的观念和国情对中国企业来说存在一定隔膜,要想在海外获得成功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尽管如此,多数企业家还是一致认为,海外上市将不仅达到融资目的,也还将促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从而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通过交易所的国际营销网络,使企业快捷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