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28 记者:周俏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讯
涨停、基金、K线图……受股市利好,基金上扬的影响,这些股市词汇在高校里也开始热门起来。过去只有少部分金融专业的学生尝试炒股,现在越来越多非金融专业的大学生也开始投身股市,新开户炒股的高校学子中还不乏女大学生。
西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余是宿舍里最早尝试购买股票和基金的,先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后来又拿着说服父母后争取来的五万元启动资金,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基金风生水起、形势大好时,他的灵活操作已为自己赚取了数目可观的回报,添置了新款DV,在找工作的关键阶段,手边的资金也相对宽裕,没有再向家里伸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像小余这样乐当股民的大学生,首先是出于好奇和不服输的心理,希望在风云翻涌的股市里小试牛刀,锻炼自己的灵活应变及投资理财能力。但是由于股市对专业金融知识要求严格,许多缺乏实战经验、单纯盲从的大学生也在股市行情复杂变化时资金受损,对正常学习和心情都有负面影响。
四川大学教师刘海荣认为,大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涉足股市不值得提倡,毕竟每天分析股市走向、研究资金分配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大学生自身并没有经济收入,日常生活开支都是靠家里资助,并不具备炒股的经济条件。如果家境并不宽裕,挪用生活费、学费甚至借债炒股,是缺乏理智的冒险行为。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建议,大学生在炒股时,资金时间都应投入有度,以下几条注意事项应常记于心中:控制资金量;重视风险度;多看分析类书籍;掌握止损点,遇到价格触发止损价及时撤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