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也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基本条件,通常是指做事的原则和方法,而运用到基金投资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常常因为设定的“底线”不科学,从而使投资者陷入较多的投资中的茫然和误区。 第一,
净值1.00元的“底线”。凡是净值为1.00元的基金,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是值得投资的基金,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基金作为一种专家理财产品,讲究的是通过长期投资而实现基金的增值收益,而只看到购买成本的低廉,不能看到其未来的成长性,特别是今后的持续增长潜力是不全面的。 第二,
基金经理永远不变的选基金底线。选择任何一种基金产品,关注基金经理是有必要的。但基金经理在基金的运作和管理中只扮演一种中间角色,在投资决策中起到联结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研究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不能将基金经理“神化”,更不能冷落对基金经理作用的评价。相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基金管理人的内控机制和投资决策体系可能是更重要的。 第三,
认购新基金的底线。新基金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预期,但新基金也有新基金的劣势,就是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并没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也没有一定的操作经验相比照,基金的未来业绩如何,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而老基金在这方面的优势自然明显许多。 第四,
保本的底线。基金作为一种投资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既然股票的风险无法回避,尽管基金管理人作出了组合投资,会有效地降低持有单只股票的风险,但对市场发生的系统性风险,还是难以通过科学组合完全回避掉的,基金的风险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投资基金时,运用储蓄的思想,达到基金保本的想法是片面的。即使是保本型基金,也并非能够保障基金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只是提供了一种避险的机制而已。 第五,
规模的底线。买基金,是不是高于100亿元的基金就不是好基金呢?显然不是。正像证券市场一样,随着股市的好转,人们投资热情的增加,特别是中行、工行、中国人寿等大盘股的上市,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11万亿元,但流通市值3万亿元左右,股市的扩容速度可见一斑,而基金在这种环境下的规模扩张也不足为怪了。但现在有些投资者总是认为规模大的基金不容易操作,这显然是多虑的。因为,无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基金都会留存一定的现金,以及时应对基金赎回和仓位调整。基金募集规模大,并不完全代表基金是完全满仓操作的。 第六,
局限于购买开放式基金,而对于封闭式基金一概不问。目前的封闭式基金存在一定的高折价率,加上未来的分红及价格向净值的回归,使其具有较大的市场价格上涨空间,特别是封闭式基金的转型,更是带动了远期的大盘封闭式基金价值的回归,从而走出一定的上涨行情。特别是封闭式基金不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基金净值的上涨空间会更大。因此,对于像买房子一样,越便宜越不敢买的想法,只能使我们与封闭式基金未来的投资机会擦肩而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