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消费 三口之家2007年理财早规划
    2007-01-10    宗学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晓颖是一家公司的文员,今年33岁,月平均收入4000元,老公于阳在某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月平均收入6000元,女儿晶晶今年五岁,正在上幼儿园。他们现有一套90平方的产权住房,另外有银行存款20万元,即将到期的国债10万元。对于理财,张女士和先生均属于“懒人”型,发了工资一般不是存银行就是花掉,随机性较大,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消费计划和理财规划。按说两人的收入不算低,但前几天两人静心回顾了一下2006年的大体收支以及理财收益情况,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其结果让两人非常郁闷,张先生还编了句顺口溜对2006年的家庭消费理财自嘲:全年结余不足万元,理财收益少得可怜(详见附表)。
    张女士家庭的收入在大城市应当算是中等水平,但其消费恐怕应该是“上等”了。从家庭消费情况来看,两人能挣会花,娱乐、交往、旅游一掷千金,生活的非常潇洒。不过,年收入12万元每年才攒8900元确有点太少了,如果继续这么“潇洒”下去将来只能坐吃山空了,因此除了孩子教育、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开支之外,其它消费均有点超出正常的承受力。另外,在目前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的情况下,将20万元存成储蓄,10万元购买国债,有点过分保守,所以,其家庭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方式都要进行调整。

合理控制消费支出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从家庭消费情况来看,估计张女士在消费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实花钱也是一门艺术,花钱多并一定能享受生活,而精打细算也并非就是吝啬抠门,一些事情往往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就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比如,张女士家庭每月的生活费折合2400元,这肯定与没有精打细算和进入了“越贵的东西越好”的误区,其实,合理搭配、讲究科学膳食,花不了多少钱便能确保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张女士外出就餐消费以及购买衣服开销也应控制,外出就餐、娱乐的费用应压缩到每月800元以内;买衣服也不应常换常新,可以按“少而精”的原则适当购买经典款式、能体现个人风格的较高档服装,从而延长淘汰周期,达到省钱目的。
    另外,凡是消费过高的人,往往是因为难以抵御各种优惠促销的诱惑。这几年商家促销可谓花样迭出,买一送一,五折优惠,积分贵宾卡等越来越煽情的诱惑使不少人患上了“超市狂买症”,特别是许多女性朋友,生怕错过优惠的时机,往往不看自己的需求,不衡量购物的综合成本,睁着眼往商家设好的套子里钻,这样肯定很难攒下钱。
    所以,建议张女士建立消费账本,对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记录,看看“花钱如流水”到底流向了何处。然后可对开销情况进行分析,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开支,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开支,哪些不该有的开支,然后逐月减少“可有可无”以及“不该有”的消费。同时,可以用电话银行随时查询工资存折的余额,对自己的资金了如指掌,并根据存折余额随时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

用货币市场基金强制攒钱

    货币市场基金又有“准储蓄”之称,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任何购买和赎回费用,可以和活期存款一样随时追加,也可以随时赎回,非常适合张女士打理平时的工资收入。张女士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将当月工资的一定份额转为货币基金,这样一个是可以强制攒钱,另外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一般在2%左右,除了灵活性较好之外,收益也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这样张女士可以攒钱、增收一举两得。

储蓄存款可以转为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实际上是一种受托理财,是银行把客户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和同业存款等国家货币市场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信用度非常高,比如国债的稳妥性高于银行储蓄,有的银行还将人民币理财账户冻结在国家债券登记中心,可以保证专项资金不被挪用,另外还有银行信誉做担保,所以,人民币理财的运作方式是十分稳妥的。目前各银行都在不断推出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也相当可观,中长期产品的收益一般比同期储蓄高一到两个百分点。
    张女士可以将20万元银行存款转成中长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这样年收益会比银行储蓄高出近2000元。

国债到期后可以购买开放式基金

    目前开放式基金发行火爆,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很多基金投资者从中取得了高于银行储蓄数十倍的收益。多数专家机构对今后的股市前景非常看好,届时开放式基金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张女士可以用买开放式基金的方式实现“曲线炒股”。张女士可以关注媒体刊登的基金净值排行榜,综合衡量,优中选优,选择一到两只基金累计净值排在前列的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另外,当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依然较高,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持有到期会有相关折价补偿,所以张女士也可以按照当前的折价率择优买进部分封闭式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