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才有了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回望过去的30余年,中国对外开放又大致可划为三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即是1978年开始的战略转折;第二个节点则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三个节点则是当下中国新开放格局。
换言之,中国正进入关键的第三次开放格局。
在这个新开放格局中,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自贸区。这不是指上海自贸区,而是国与国之间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正进入收获阶段。2013年年末,中国相继结束了中韩、中澳自贸区实质性谈判。此外,中国借APEC东道主之便,宣布启动宏大的亚太自贸区进程。
其实,自贸区的发展,也预示了一个道理:未来经济的竞争,不仅仅是一国经济的竞争,而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如果不能有效整合,那就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当下世界经济版图中,欧洲有欧盟打头,北美则是美加墨联合,只有东亚地区还未能形成合力,这是很不利的。
而且,自贸区进程也有助于倒逼一些国家内部改革。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才最终走出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加入世贸组织,则为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条件。未来自贸区建设,也势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影响力。
第二个关键词,则是互联互通。
可以这么说,当前我们高调宣传的“一带一路”是表,互联互通是里,最后的结果,则是为中国打通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战略通道,沿线国家融入中国发展轨道。
具体来讲,目前积极参与“互联互通”的国家,基本都是亚洲最不发达国家,他们想修建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中国则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于是,一系列带有中国烙印的金融机构问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货币基金,拟议中的上合组织银行,还有400亿美元丝路基金。
互联互通,显然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中国有4万多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不能总是购买美国国债陷入“美元陷阱”,而必须找到新项目,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好抓手。金融输出的同时,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显现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和规则制定权。还有,当前中国产能过剩,周边国家发展了,中国的产品、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就有了市场,而且还可以确保能源资源的供应。之前的高铁外交、核电外交,包括修建瓜达尔港等,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赚钱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的友邦。
这就显示了第三次开放与前两次开放的很大不同:如果说前两次开放中国的重点还是引进外资、出口商品,第三次开放中国则同时向外界输出商品、资本和规则,并为其他国家提供庞大的市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这一轮开放格局中,中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譬如在自贸区谈判中,美国正主导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TPP表面上表示开放,但实则将中国排斥在外,针对意味相当浓厚。而中国大规模对外投资,因经验不足以及各国国情不一,也存在部分投资资金被浪费的可能。
但总体而言,未来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也需要中国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中国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布局,也有助于本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随着这一轮开放战略彻底落实,亚洲、亚太乃至世界的经济面貌将会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