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大监管机构10日相继批准“沃尔克规则”最终版本,标志着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迈入了一个更为严厉而繁复的新时代。
作为2010年夏季出台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的核心内容,“沃尔克规则”仿佛被《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附体,勾勒出一幅略带复古色彩的华尔街蓝图,让人脱口而出地便是“是时候和混业经营说再见了”。
“沃尔克规则”的初稿于2011年10月公布,随即引发华尔街的强力反弹,在反复斟酌、多次修改以及各种讨价还价后最终版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按照该规则“总设计师”、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初衷,“沃尔克规则”将大力削弱银行内部的投机性交易活动并从根本上抑制进行上述活动的商业欲望,以此减小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从手段上看,“沃尔克规则”一方面对目前美国银行机构从事自营交易和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进行严格限制,实际上是在鼓励美国大型银行回归分业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基于实体规模的大小和交易数量的多少向银行下达合规要求,银行建立内部合规程序并根据监管指引上报交易数据,同时执行首席执行官背书制度,意味着将对从上到下每名员工的追溯问责制摆到了台面之上,彻底斩断华尔街冒险主义之根。按沃尔克的原话,这些办法就是要让银行业变得沉闷无趣。
“沃尔克规则”能对华尔街产生多大效用?英国广播电台(BBC)援引根据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评估数据,弱化的“沃尔克规则”可能导致美国最大的8家银行每年税前利润减少20亿到30亿美元,而强化版将让它们付出80亿到100亿美元。此外,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纷纷退出自营交易业务,并将手中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规模按要求降到一级资本3%以下。不过,华尔街利益集团和部分共和党议员的反抗一直就没有停止。共和党控制下的众议院通过了多个有关放松衍生品监管的修正案,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亨萨林还曾呼吁废除整个金融监管法案。
此外,“沃尔克规则”本身也有缺陷和漏洞,比如在如何界定“自营交易”和“做市交易”上就很难划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正是诸如此类的模糊细则,给了华尔街更多腾挪空间。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美国监管机构将全面实施“沃尔克规则”的日期推迟到2015年7月21日,谁能保证时间不能改变一切?当年克林顿联手格林斯潘推动国会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难保中期选举后不会有人对“沃尔克规则”下手。
除了管住华尔街,美国还希望“沃尔克规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这也是美国按照自己的步调治理国际金融秩序的题中之义。远的暂且不表,单说前几日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在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上的表态,就能管窥美国的如意算盘。卢说,如果国际监管机构不能对全球银行持同样的高标准,美国旨在终结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改革将会功亏一篑,他还表示“将敦促包括欧洲和亚洲在内的其他司法管辖区出台与我们相称的严格标准”。
“沃尔克规则”能否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标杆?由于各自情况不同,答案趋于否定,至少欧盟并不打算萧规曹随,金融业发达的英国也无心向美国看齐,央行行长卡尼明确表示没有引入的必要。更重要的是,一视同仁才是其他经济体广泛接受基础,但“沃尔克规则”就曾失信于人,初版中在禁止自营交易中单独豁免了美国国债,在遭到日本等国抨击后才在终版里面扩展到美国以外国家。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若想认可“沃尔克规则”,还是先仔细看看有没有“陷阱”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