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各路学者都有不同解读,其中新词迭出,意涵不一,譬如“内幕人资本主义”和“摸不着头脑一代”。如果前者指斥的是美国存在制度性漏洞,后者则更显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对该运动的不理解。
先讲内幕人资本主义(aninsider
form of
capital-ism),该词为《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臆造。所谓内幕人,即这些人士通过美国存在的制度性漏洞,上下其手,大发横财。这集中体现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对华尔街的救助上。正是华尔街的贪婪和冒险,将整个美国拖入了危机,普通美国人资产缩水、工作无着,甚至失去房产,但华尔街“大到不能倒”,最终还迫使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钱财,来救助制造了危机的亿万富翁。
这种美国版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难免不让美国人义愤填膺。所以,在金融危机之初,美国即有“墙街”(Wall
Street)和“主街”(Main
Street)的对立。墙街者,即华尔街;主街者,代表美国普罗大众。自小布什执政后期到奥巴马上台三年间,华尔街在美国舆论中有如过街老鼠。高盛集团董事长布兰克芬赴国会山出席听证会,笔者就现场看到指斥他是“偷盗者”的抗议民众如影随形。
美国人的愤怒,主要集中在社会的日益不公平。如果说在金融危机初期,美国人还对美国制度的纠错能力存有信心。但随后三年多时间内,美国经济始终无法走出危机,失业率一直居于历史高位,华尔街依然纸醉金迷,“金色降落伞”有增无减,民众的耐心,尤其是青年人的耐心最终销蚀殆尽。
于是,美国政坛开始出现分化。如果说先期崛起的“茶党”倾向于美国右翼,与共和党意识形态较为接近,因此针对的主要是民主党执政的美国政府;那随后崛起的“占领华尔街”,更直接指向金融寡头。政府无法对寡头痛下狠手,年轻人却无法再掩饰自己的愤怒。于是,领导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所谓“99%美国人对抗1%美国人”风生水起,蔚然而成美国新的社会思潮。
但也应看到,尽管从奥巴马到普通美国人,对“占领华尔街”表示了肯定或支持,但很多普通美国人,尤其是相对成功的属于“婴儿潮一代”的美国中年人,却对该运动表示了疑虑,他们不解青年人为什么这么愤怒。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法学教授法罗·坎波斯就将这些人定义为“摸不着头脑一代”(the
Clueless
Generation)。
为什么“摸不着头脑”?其中不无代沟因素,更有时空变幻的大背景。“婴儿潮一代”出生于二战后,当时美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高等教育成本也较低,他们大学毕业时,很多没有债务或者债务很少,也比较容易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现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很多即属于这一代人。
在“婴儿潮一代”,尤其是其中的成功者看来,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不过是经济周期里的下坡路,努力奋斗即可见新的光明。但在年轻一代看来,他们却似乎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经济越来越糟糕,社会越来越不公,上升道路越走越窄。坎波斯教授就说“数以百万计受过高等教育、勤勤恳恳的年轻人——遵纪守法、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做的人——要么处于就业严重不足的状态,要么没有任何工作,与此同时,巨额教育债务令他们不堪重负。”
一部分为现状痛心疾首,另一部分人则不屑一顾。这其实正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裂变。当年,马克·吐温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却两极分化创造了“镀金时代”这一名词,在耶鲁大学政治学者雅各布·哈克看来,美国现在正进入新的“镀金时代”,同样两极分化在加剧,区别之一在于,以前呼风唤雨的是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工业巨子,现在则换成了华尔街的金融巨擘。
“内幕人资本主义”出现,表明美国市场机制确实出了问题,尽管这一机制仍在努力修补。但用坎波斯教授的说法,则是“这种社会制度向特权精英提供的薪酬越来越多”。只是在过去几年,廉价信贷、房市泡沫、消费刺激等掩盖了这些问题,普通美国人也沉浸在发财梦中;但当大潮退去、梦醒时分,却是异常严酷的现实,一些失落者自然对“内幕人”出离愤怒,而自然也有一些得益者对愤怒“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