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辞去了集团董事会主席一职,将专职从事慈善事业。此前已经成为蒙牛集团第一大股东的中粮集团的董事长宁高宁接替牛氏成为董事会新主席。如果这不是一出“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的闹剧,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具标志性的一个事件。
笔者认为,对于钢铁、汽车以及部分轻工食品行业等适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大规模销售的行业,应该鼓励企业间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整合行为。这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要求。
在西方,尽管不少经济学家和政界人物曾历陈集团化大企业的弊病;为吸引读者眼球,媒体更是对大企业干的丁点坏事也不会放过。但是,自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出现以来,资本的集中与积聚,或曰企业兼并潮从未停息。人们熟知的是,半个多世纪时间里,美国汽车、钢铁、飞机制造等行业的企业,由几十家,上百家被兼并成了几家。还有资料显示,美国食品饮料行业中,有20多个细分行业是由四家企业瓜分了全部的市场份额。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加强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乃至引导消费潮流、制订市场规则,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确实具有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在中国,通常大企业在安全生产、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也比小企业做得好一些,至少更易于政府的监管。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不少像牛根生这样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也要看到,他们的成功,除政策因素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处于短缺经济下的中国,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能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去。如今,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很多行业的产能、产量过剩。对于那些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商品的厂商来说,没有更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没有更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没有更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手段,就难以生存了。因此,现在是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家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实际上,中国企业界,特别是监管大型国企的国资管理部门也一直强调要把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把企业做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大规模投资,一下子建个大企业。造大飞机,修高铁,可能得走这条路。但是,做饼干,做饮料肯定不能走这条路,只能靠大企业逐步兼并中小企业而做大做强。目前国家推动的矿产资源整合,正是走的这条路。例如,有报道说,山西省原有的上万座小煤窑,现在都已整合到了十来家大型煤炭企业旗下。又如,笔者在云南麻栗坡看到,政府在对当地钨矿资源整合时,让紫金矿业集团以赎买方式将当地几十家小矿主都整合到自己旗下,形成了一座大型金属矿山。
从目前情况看,许多行业的这种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不明显。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那些有本事,又赶上时运的创业者,赤手空拳创出一片天地后,眷恋以往的成功,不愿接受自己的企业被兼并的命运。笔者认为,牛根生功成身退,兑现了自己的财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能可贵,值得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