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货币政策调整期待“精细化操作”
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要用市场手段 更要市场思维
扩大内需是当前的大政方针。要扩大内需,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增强消费能力,增加居民收入。要增加居民收入,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保证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而要缩小贫富差距,按吴敬琏先生的观点,重点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腐败,另一个是垄断。
从1998至2008年10年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61倍;而从1978至2007年近30年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也只增长了44倍。国有企业能有这样的业绩,很重要一条就是靠垄断。2008年之后,在全球经济萧条、企业竞相凋敝的背景下,大型央企的业绩仍然以惊人速度增长,一些领域的国进民退现象有增无减,社会上对垄断集团涉嫌操纵价格、“绑架”权力的质疑和讨伐声也从未停止。不止一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破除垄断。
人们希望中央在反垄断、促公平上能尽快有一些明确的思路和较大的动作。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本届政府兑现承诺、顺利交班的关键年。将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能否继续完善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本届政府在约束行政权力、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上如何定调与决策。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如何反垄断。
比如,如何尽快提高央企红利的上缴水平。自2007年开始实行央企红利上缴制度以来,央企每年上缴的红利不超过10%,比例过低且范围有限,远不及财政对其补贴。如2008年,两大石油巨头上缴的红利不过区区100多亿元,而同期财政对其补贴却高达660亿元。有报道说,国家正在酝酿提高央企红利上缴的比例和范围,最终目标是让所有全民出资的企业都能上缴和缴足利润。但愿中央能尽快出台此类政策,以尽快让共和国“长子”更多地承担自己应尽的“孝道”和责任。
比如,如何继续引导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目前的许多领域,民间资本要么仍然进不去,要么进去了根本就活不好。大量热钱游荡于股市、楼市、农产品甚至贵重家具市场之间,主要原因就是市场开放程度仍远远不够,大量实体经济仍被靠行政或自然垄断的企业集团把持着。铁路的路轨建设、货物运输领域倒是允许民资进去了,但其定价权、车辆调配权并不在民资手里。铁路客运也只允许民资参股而不能控股,对于大面积亏损的客运市场,民资根本无能为力。
再比如,如何尽快建立国企监管的第三方力量。目前国企的薪金制度、上缴比例、补贴水平,基本上都由企业与政府协商而定,完全缺乏来自立法机构与全体国民的监督与制约。今后,有必要在政府与企业之外,建立一支第三方监督力量,用以限制国企的经营范围、规范国企的薪金福利、约束财政的补贴行为。在现有条件下,似可让人大来审查和批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打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之间的通道。如果监管仍然像过去那样似紧还松、财富继续大量流向垄断企业的话,那么,社会矛盾将会更加激化。须知,扩大内需事小,民心向背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