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低碳”成壁垒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瞻(二)
    2009-12-02    高鹤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气候大会在以往很少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这次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却是一个例外。不仅世界舆论都在关注这次会议,而且一些国家政要也乐于在这次会议上大力表演,连美国的总统也将非常高调地亮相。
  这大概是因为一个很伟大的口号:拯救地球;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在“拯救”口号背后,有很多世俗的利益要在这里进行角逐。
  确实,有很多迹象显示,我们的地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最显著的是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的雪在慢慢消失,北极的冰川在缩小,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在提前……这些看似与人们的生活无关的现象,其实是在警示人类:家园可能面临危险。而带来这种危险的“元凶”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按照善良的人们的想象,既然我们共同的家园面临危险,那么,生存在这个家园中的人应该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力出力,来化解这种危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可是,偏偏有人拿这种很善良的愿望来做别的文章,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放在了竞争上,这种竞争的实质是要获得一己之私。
  比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法国就很坚决地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征收碳关税;而此前的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将“碳关税”正式纳入世人视野。
  所谓碳关税,主要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尤其是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原因很堂皇,因为生产高耗能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一般产品要多些,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数据,就知道这种碳关税的真正意义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在百万美元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如果“碳关税”真正开征,中国的出口必然面临巨大的“高尚的壁垒”;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关键的节能环保技术都垄断在发达国家的手中,我们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购买,而且相关的标准也被发达国家所控制。中国尚且如此,其他发展中国家则更甚。
  而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发达国家在发展的早期巨量排放。现在,气候变化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度过了发展的初期,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这时,他们忽略了造成今天这个结果的原因,反过来高调要求发展中国家,其实质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人类崇高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到这种义务。但是,在具体的责任上,我们要分清原因和结果、发展进程的快与慢、承担能力的大与小,共同行动,才能达到保护地球的目的。如果将这种崇高的义务掺杂进一己之私,则偏离了“拯救地球”的本意。所以,我们要防止“低碳”成为一种经济的壁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