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29 作者:本报记者 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形成的一系列有关金融监管的共识,无疑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但笔者认为,与这些中短期的影响相比,更具有历史意义的,则是匹兹堡峰会标志着G20体制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核心,意味着“后危机时代”的大幕已全面拉开,国际格局由此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 在匹兹堡峰会发表的长达23页的领导人声明中,最具看点的无疑是序言的第19条和第20条。序言第19条写道:“我们授予G20为我们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我们建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将涵盖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同时欢迎他们对加强金融监管过程发挥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与此对应的是,加拿大总理哈珀此前宣布,明年的八国集团(G8)峰会将和G20峰会在加拿大合并举行,以后,G8峰会不再单独举行,而是和其他峰会结合在一起。 这一重大变化,无疑意味着G8和G20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消长——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在俄罗斯加入后成为G8,一直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包括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内的G20将接管这一权力。也可以说,世界已从“G8时代”向“G20时代”迈进。 这也印证了许多领导人此前的判断。巴西总统卢拉去年就表示,G8的时代已经结束,应该由G20取而代之。他说,全球化的时代不能忽视新兴经济体的声音,“我们现在谈论G20,因为G8已没有任何理由存在。换句话说,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新兴经济体必须有一席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这同时印证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先见之明。在去年11月召开首次国际金融峰会前,布什曾就与会国资格进行过反复思考,最终他将目光落到了G20身上。原因无它,就是G20包含了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比G8更具有代表性和合法性;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离不开新兴经济体的参与。 如果说从G8到G20是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趋势,那么IMF份额改革则是这一大势中的关键性一步。鉴于IMF将在未来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扮演关键角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份额增加,意味着这些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增强,这也符合当前的国际格局和其未来走向。 对于G20的这一决定,IMF总裁卡恩就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有助于增强IMF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一历史性的决定和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关键论坛的兴起,将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政策上的更深入合作奠定基石。”道理也简单,如果新兴经济体仍然是IMF的“二等公民”,就会削弱IMF的政策权威和影响力,更别提其希望拥有的执行力。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动因,无疑是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这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和衰退,暴露出当前国际经济治理的种种弊端,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认识到,G8的机制已不合时宜,必须让新兴经济体发挥与其实力相对称的作用,否则不仅无法应对经济危机,也损害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 匹兹堡峰会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峰会,但也要看到的是,这次峰会虽奠定了“后危机时代”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并未根本性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不平等和不对称的关系。旧的秩序要彻底打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搭建一个全新的体系,更需要时间和努力,其间肯定也不乏博弈和斗争——发达国家显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主导权,这从发达国家只让出5%的IMF份额就可见一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依然偏低。 但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大势前,发达国家只有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才更符合其长远利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冷静应对,并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重新调整。(本报记者
刘洪9月28日发自华盛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