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前夕,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世界轩然大波,并由此拉开新一波贸易保护主义序幕。匹兹堡金融峰会前夕,美国又以特保名义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在世界经济正艰难走出危机的关口,保护主义却成为经济复苏的掣肘。
据独立监测机构“全球贸易警报”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自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仅集团成员就实施了121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有134项在酝酿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补贴出口、限制移民及其他特别救济措施等。根据报告,全球90%的商品贸易不同程度地受到保护主义的限制,而中国则成为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高举保护主义大棒的,很多都曾自诩为自由贸易的积极维护者。比如,奥巴马政府多次表示,美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奥巴马不久前却借口“维护正常贸易规则”,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制裁。许多美国经济学家批评说,奥巴马此举是玩火,这种保护主义不仅不能保护美国利益,相反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种自食其言的现象,同样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曾说过,“应对危机不能胆怯地采取内向政策,不应该采取保护主义”。但在保护主义措施上,法国也不乏小动作。今年年初,法国为雷诺和标致雪铁龙公司提供60亿欧元贷款,前提是必须确保法国本土就业岗位。两家公司为此计划把在东欧地区的部分就业岗位转移到法国,这在欧盟内部引起极大争议。
发达国家如此,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无法与保护主义绝缘。世界银行今年初的报告就列举说,俄罗斯近来提高了二手车的进口关税,印度尼西亚将五大类产品进口限制在五个口岸,印度则对中国玩具实行了歧视性政策。这些保护手段目的都是一个:保护国内产业,限制外来竞争。
各国领导人不明白保护主义的害处吗?肯定知道。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领导人再次重申了抵制保护主义的态度。但承诺似乎总难落到实处。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彼得·萨瑟兰就说,即使二十国集团的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保护主义风险,但国内的政治压力仍让保护主义不断蔓延。
一两个国家的小动作,还不至于将整个世界经济带入崩溃,但竞相实施保护,却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上世纪30年代贸易战加剧大萧条,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不断升级的保护主义正进入一个危险领域,(各国)制定的各种壁垒和限制措施不仅阻碍贸易,而且正在阻碍世界经济的脆弱复苏。”
反对保护主义“口惠而实不至”,说明一些国家在当前形势下心存侥幸,试图通过祸水外引或以邻为壑,满足一己之私。但在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之际,各国更需要的是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保护主义只会加剧各国贸易的紧张关系,甚至引起贸易战,最终损害的是各国自身经济发展,危及全球经济复苏。
对于奥巴马政府最近一系列保护主义举措,《华尔街日报》社论就批评说,促进贸易发展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世界贸易正出现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推行保护主义是非常危险的。社论还说,奥巴马可能并不想发动贸易战,“但保护主义冲动一旦释放,将可能很难控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