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合作和气候变化上,从美国商务、能源两位部长用心良苦的联袂访华,到最近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美方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和殷切的希望。其中的诚意有几分?
一战以来的美国史告诉我们,历次危机后,美国进行宏观政策布局,均隐藏着这样一条轨迹:无论辅助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何种手段,白宫都力图将美国企业推到未来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甚至充当令全球为之侧目的“独舞者”。如今奥巴马政府依旧走的是这条老路,其新能源战略的出发点,就是要抢占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而稳固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基于这样的背景,可以想见,遭受“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的美国,在能源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上盛邀中国作为其舞伴,必有其战略上的谋划和考虑。
中美双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清洁高效能源、保护环境、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面临共同的挑战,拥有共同的利益。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中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减缓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灾难性后果方面展开合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这方面,中美两国似乎别无选择,只能真诚而积极地携起手来。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美国方面的利益动机。前不久美国商务、能源两位华裔部长出访中国,肩负的一大使命就是对华推广美国式的环保理念、清洁能源技术及节能产品,为美国新能源经济战略锁定价值高达5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商务部长骆家辉在出访前就表示,他要为美国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贸易机会,“将致力于确保美国公司在这个挑战中的竞争地位”。骆家辉在访华时将美国技术和中国市场的结合称之为“两全其美”,声称随着中国遭遇气候问题挑战,美国绿色科技企业有望抓住机遇填补需求,既能为美国创造就业,又能为中国解决污染问题。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是所谓“碳关税”的主要推手之一。他在访华期间有意回避了这一明显针对中国商品的敏感话题,反而谈到了中美应联合两国的力量,共同推广节能理念,探讨如何建设节能建筑和清洁电厂,尤其是如何利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CS),使煤的使用更为清洁。而现实情况是,中国是煤炭大国,能源需求的2/3和发电量的80%要依靠煤炭,由于未来降碳的外部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目前已与欧盟、英国及澳大利亚展开合作。朱棣文的讲话,透露出美国也想深度介入这个领域,与前期进入者逐鹿中国市场。
美国亚洲协会2月初曾发表了中美能源与气候联合行动计划小组(由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与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组成)的研究成果。这份题为《共同的挑战协作应对——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的报告,将应用于煤炭的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列为优先合作领域,因为该领域不仅对减排的潜在贡献度最大,而且双方能从直接合作中获得巨大收益。从报告给出的具体建议中,包括示范项目到融资安排,可以感受到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的高度关切。
此外,在竞选总统期间就高举“清洁能源”大旗的奥巴马,迅速转变了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从小布什政府期间的裹足不前转变为“准备好担任领导角色”。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将以强势而积极的面孔出现。在这之前,若能联合中国发出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呼吁,甚至劝说中国作出减排承诺,都会成为美国主导大会的筹码。有评论指出,美国今后承诺的义务越多,就会越有力地把中国拉到一条船上。或许,这也是美国在能源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上频频向中国示好的一个缘由。
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行合作,同样应当以我为主,兼顾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能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在市场和技术的转换中独立地、不受干扰地选择最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美国总统奥巴马拟于11月访华。他想为美国新能源经济战略得到什么,又打算付出多少?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