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民意岂能厚此薄彼
    2009-01-16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厦门PX项目的第二只靴子总算落了下来。不过,听不到人们如释重负的长吁声。
  国家环保部近日披露,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及整体公用配套工程,已获该部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搁浅18个月后,曾引起争议的厦门PX项目有望移址漳州。而且,投资总额从原先的108亿元增至137.8亿元(这里暂且称之为“漳州PX”)。加上年产1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等项目,前后两个工程的环保投资分别为8.3亿元和7亿元。
  媒体们的担忧和怀疑在于:漳州PX是否比厦门PX更具环保性?18个月的酝酿是否能让其更科学合理、更经得起民意乃至时间的推敲?尽管漳州方面一再强调,他们在环保上是绝对有把握的,但仍有人认为:蝗虫飞出厦门还是蝗虫,上帝并不会把它变成蝴蝶;环保部门在几天之内迅速通过审批,是否有搭四万亿扩大内需投资之车的嫌疑?
  在人命关天的事情上,人们这种关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干得并不漂亮。或者说,至今并没有PX出皆大欢喜的效果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民意就是民意,它有特殊的整体性与刚性。厦门人不喜欢的东西,其他地方的人也可以、也有权同样不喜欢。把甲地的东西挪走,稍加(或甚至不加)修饰后又置于乙地,把一方的胜利建立在另一方的无奈和憋屈之上,尊重一方的同时却“得罪”另一方,这是对民意的一种厚此薄彼。在这里,我们不能搪之以地理差异、人群疏密或环境耐受力。从原则上讲,只要有民声起、有民意在,只要有百姓反对过,我们在重新决策时都必须慎之又慎。
  其次,政府的公关和危机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其实从全球范围来讲,生产对二甲苯及其下游产品的远不只我们一个国家,美、日、韩都有,产量还在我们之上,连新加坡这么讲究的国家也不例外。这说明,PX这种行业发展到现在,其环保措施应该是比较可靠的。我们之所以有人会如此恐慌与排斥,固然有认识不足的原因,也与政府公关和危机处理能力欠缺有关。比如,在化纤、农药、塑料、医药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的对二甲苯,到底是低毒还是剧毒,到底会否致癌、致畸,专家和环保局长各执一词,导致政府所做的一切都像在扬汤止沸。
  再次,环保的经济政策未能及时跟上。国外成功的环保经济政策,主要是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税赋、收费、罚款、信贷、保险、财政补偿与排污权交易等手段来达到环保目的。特别是税收和保险等手段,可以变“秋后算账”为全程监控,提高企业的治污责任心和原动力。这种政策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不管是厦门的PX还是漳州的PX,我们都看不到企业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和所付出的成本,所披露的几亿元环保投资也不知想用来干什么,对周边地区百姓的经济补偿更无从谈起。这也是让百姓不满意乃至抵制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漳州PX将进入公示阶段。如何过好群众这一关,将考验漳州的政府。这里建议,不妨把当今世界在PX生产上的先进环保措施及我们企业的规划一一介绍给当地百姓,让百姓自己对自己的未来环境安全作一裁定。同时,也不妨以此为试点,适当推出若干环保经济政策,或保险、或补贴、或两者兼而有之,让百姓看到保障拿到实惠断绝后顾之忧。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重蹈厦门的覆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