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学”值得一学
    2008-11-07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也是企业要时刻面临的一道难解方程。
  失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不少国家十分重视对失败的研究,美国创办了专业的《失败》杂志,军方将失败学列为必修课,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前后投入极大精力研究以往的失败案例;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出版了《科索沃战争内幕和教训》一书;打击阿富汗塔利班之前,预先对苏军当年陷入阿富汗的泥潭进行专门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成功之策;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就先总结其中的不足,并撰写了伊战研究报告。日本科技厅设立了新机构“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吸收了科技、法律、心理学以及企业质量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成员,从事“失败学”的研究,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故和失败等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资源”,制成数据库,以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俄罗斯和瑞典等国还创建了失败学纪念馆。“失败学”以其显著的实效性和指导性给这些国家减少了巨大的损失和降低了风险。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个必然过程。日本失败学会会长、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外国研究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火田村洋太郎说,人们挑战未知领域时,由于现有知识的局限,经常会遇到挫折,但认真加以总结,失败就会成为通往胜利的里程碑;如果汲取教训,可避免重犯错误,普及活用失败知识,模拟体验失败,可使人少走弯路。
  据了解,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有5400多种,而真正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仅占20%,可见,市场上出现一些失败产品在所难免。报载,美国纽约有一个失败产品博物馆,展出8万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些产品或因质量低劣,或因价格昂贵,或因品牌不响,或因款式不新,被消费者冷落、抛弃。令人感动的是,生产失败产品的厂家不怕家丑外扬,而是真诚地向参观者征询投诉、建议和要求。
  面对失败,生产厂家是文过饰非、遮短护丑?还是吸取教训,找准“病根”,吃一堑,长一智呢?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泾渭分明的两种道德观念、市场观念,结果必定大相径庭。如果一个企业一味地遮丑、不敢言败,必然陷入失败的泥坑而不能自拔。正视失败,对症下药,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向成功。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企业不可能永远成功,但在错误面前认真反思,避免重犯错误,会逐渐走向成熟;一个企业从失误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避风险,就会大大提高成功概率;一个社会把失败个案作为教材,在社会上加以推广,让所有人从中汲取教训,会带来无法估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失败比正确对待胜利更有意义。
  实践证明,“从成功中学得少、从失败中学得多”。然而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偏重对成功经验的吸取,而疏于对失败教训的探寻。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不应该讳言失败的。企业应该学会把失败当作学习的过程,创造一个容忍失败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员工大胆创新,奋发进取,这样,企业才会活力四射,长盛不衰。须知,失败是进步的契机,是成功的前奏。在失败的土壤中,才能长出希望之树,结出成功之果。
  失败就是做了而没有成功,也就是人们参与了一个行动后出现了不希望见到的结果,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失败学”就是提倡从失败中学习、研究如何与失败相处,寻找自己的成功之路,并不是劝人习惯失败,而是教人如何成功。一定意义上讲,“失败学”也是“成功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