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贵在融合
    2008-09-05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一些企业越来越多地高喊并实践着“国际化”,但是,市场可以全球化、产品可以国际化,唯独企业文化不能国际化。
  任何企业以任何模式,都不可能以同一文化治理不同国度的所属企业,这也是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据报道,在美国每年将近200家价值为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被收购,企业在购并前“看上去挺美、说起来很甜”,而购并后往往又是“干起来很难”,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经过对交易额均超过10亿美元的欧美和亚洲的115个购并案例调查表明,仅有42%的购并为股东带来了实际回报,而58%的购并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在购并的3年后,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降低了10个百分点。在购并后的4年内,有50%的企业联盟被认为是失败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难以消除文化障碍。科尔尼认为,新组建的企业,其人员来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文化冲突总会存在,文化冲突带来了经营理念不合,会使企业经营不善直至衰亡。因此除了战略整合、组织整合等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和融合。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化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目标。世界上各个地区各种文化千差万别,因此,国际化的企业文化首要是要适应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模式。一些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企业文化上不是抱着原有的不放,而是努力适应当地和本企业的情况,以期保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为补充,有效整合。沃尔玛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完全按照他们在美国的模式在中国建超市——远离市区的大卖场,大停车场,甚至购物的手推车都是大号的。沃尔玛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发觉不对,因为当时中国人很少有私家车可以开车去远郊购物,中国人也没有一周购买一次生活用品的习惯。随后,沃尔玛逐步改变了自己的战略,卖场也开到闹市区,连手推车都变小了。
  近些年,企业兼并和收购以惊人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企业海尔、联想与TCL走出国门后,均面临过根据当地文化和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进行重建的难题。联想收购IBM-PC之所以比较成功,主要就是靠尊重、理解、信任IBM-PC的员工,以及快速地与IBM的企业文化融合。比如,中国员工在工作中都比较含蓄内敛,不爱张扬。美国员工则不然,他们希望自己的建议、声音受到关注。联想收购IBM-PC后专门在办公楼的各楼层建立了speak up(直截了当说出来)信箱,只要员工对公司有意见都可以匿名提出来,建议一经采纳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每周会收到很多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双方的高层管理团队整合得也比较好,收购后IBM-PC高层的核心人物还是以原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主,较好地保证了两家企业文化的融合。
  经济和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表面现象,其背后一定有文化力的支撑。所以,在一定层面上讲,企业今天的经济就是昨天的文化,企业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企业文化讲,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没有谁优谁劣,关键是在实际合作中,结合自身特点企业之间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兼容并蓄,达到最佳融合、多元共赢状态,只有相互融合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或解决企业文化的冲突,才能使企业走得长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