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灾害反思与改革契机
    2008-02-15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许多北京人纷纷选择市内游、郊区游的时候,大年初二,笔者拗不过同学的盛情,赴南京体验了一把秦淮河的古风。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的时候,只见大江两岸银装素裹,钟山上下一片苍茫。大雪封盖的六朝古都,仿佛一位掩卷沉思、长髯飘然的老者。
  在这场50年难遇的雪灾中,南京倒塌房屋300多间,经济损失六亿多元。但是,南京人挺过来了,整个受灾地区也挺过来了,夫子庙前、秦淮河畔那些喜气洋洋的人们,早已印证总理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人民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政府的高效和强有力,人民的团结和顾大局,迅速越过长江,蜚声国际,赢得了“中国政府的作法值得各国借鉴”的联合国官员的赞誉。
  灾害并非总是无迹可寻。灾害也并非总是毁灭一切而不留下什么。恩格斯说过,一个不善于从灾害中吸取教训的民族,永远不会是一个聪明的民族。1998年的大洪水,我们看到了“多龙治水”的弊病,启动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改革进程;2003年的非典,我们看到了公共卫生的不堪一击和医药不分的积重难返,加快了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今天,这场数十年不遇的雪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首先,我们看到了铁路的重负,所以应该加快铁路改革。我国铁路通车总里程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铁路长度不超过一根香烟,每年把运力发挥到极限也满足不了人们出行特别是春运的要求。出路在哪?当然在于多修路。但是,庞大的铁路投资仅靠国家一家是不够的。而政企不分、网运合一的铁路管理体制,效率低下、政策模糊的国有企业通病,政策不够透明、法律不够完善、产权不够清晰的产业弊端,又极大地限制了社会资本的进入。这是一对很大的矛盾。能够佐证的是:近20年来,有70%的合资铁路都是亏损的。因此,要激起社会资本对铁路投资的信心,要让投资铁路的企业有利可图,就必须改革目前的垄断体制,降低进入门槛,加大开放力度。
  其次,我们看到了公路的忙乱,所以应该加快公路改革。我国公路建设虽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但其养护及运营管理等级较低,特别是收费过多过滥(全世界大多数的收费公路都集中在我国),既加大了铁路运输的压力,也影响了汽车通行的速度。许多收费公路目前都已过收费期,许多高速早就还清银行贷款,但直到现在仍在“非法”收费。这种处处收费、层层设卡的道路体系,会与越来越高速运转的经济体系格格不入,也会与减少出行成本、减轻民生负担的大趋势格格不入。
  第三,我们看到了电力的紧张,所以应该加快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电、煤的价格倒挂,说到底是能源价格体制不顺造成的。面对已经市场化的煤炭市场,由国家控制价格的电力企业当然舞不起长袖。他们在不断上涨的煤价面前,既提不起储煤的兴趣,也缺乏发电的积极性。煤炭行业虽也存在着资源税进一步调高等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完全可以向市场释放。而电力行业在电价一头堵死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所有制和上下游利益分配不均的自身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煤电联动”,也不会为老百姓所欢迎。此外,今年雪灾发生时,许多地方重新开工了原本关闭的小煤窑,一些小火电也借机复活,今后的政策落实、环境保护、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问题。
  相关稿件
· [七日谈]对慈善家遭索捐的三点忧虑 2007-08-31
· [七日谈]车船税调整的“政策信号” 2007-07-06
· 四川抗击冰雪灾害纪实 2008-02-13
· 灾害的考验凸显新问题 2008-02-04
· 国家发展改革委:灾害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趋势 200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