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理直气壮”是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因为理由充分,所以说话有气势。一直以来,我们也都以为只要有理就该“气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仅自己感到坦然,而且旁人也都会认可,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放之四海的公理。 近日笔者翻看《日常的佛心》哲理故事书籍时,有一则小故事令人感慨良多: 在一家小餐馆,有一位顾客点了一杯红茶,但因为自己的无知,导致了一场风波。“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那位顾客一开始就高声喊道,并指着面前的杯子,态度冰冷生硬,“你看看!有牛奶没柠檬,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员非常有礼貌地走过来,态度非常好,连忙道歉,并承诺马上换一杯。新红茶和配备的柠檬及牛乳很快递到顾客的面前,看到顾客开始安闲地喝着茶,小姐很有礼貌地轻声说道:“这位先生,我可否建议您在品红茶时,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再放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听后脸立即红了,匆匆喝完便走了。有人笑问小姐,“明明是他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可服务小姐却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 故事虽小,给人的启发甚大。一个人为什么常常在发生争执时偏要理直气壮而不能理直气“和”呢? 将理直气“和”运用到在企业管理及经营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只要有理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使工作做得更好,使意见得到采纳,于企业、于自己都有益处。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理无理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因为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和”的宽广胸怀。大家理直气和了,所有人能够精诚团结,能尊重他人,默契配合,互敬互助互爱。此时,就会包容,就会不去计较“小我”,而更看重的是整个集体和“大家”。 试想,如果整天为一点“鸡毛蒜皮”发生争执,各自都理直气壮,都据理必争,得理不饶人,不愿“输”半点,受不得半点委屈,后果将不堪设想,于工作于己于人都不利。即使是与客户或消费者相处中,也应该遵循“客户的满意就是企业的工作标准;视客户的抱怨为最好的礼物”的服务理念,因为这一理念背后就道出了“和”,如果不“和”,你就不可能容忍客户犯错,客户的满意与否就会变得无关紧要,面对客户的投诉不是积极处理而是尽可能回避。
企业要和谐,团队要和谐,同事间和为贵,只有和谐才能求发展。当然,做到理直气和,除了直接对企业有一定好处外,更多的还表现为一种团队、妥协和信任,因为一个团队中,难免没有“不和”之音,如果能够以“和”对“不和”,这样的团队就是一个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团队。 当然,提倡“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特别是对于执行公司的制度和管理,不能一味求“和”,应该是该管的管,该严的要严。因为只有在“硬”与“严”的基础上讲“和”才有意义。 面对“理”字,是“壮”是“和”,虽可区别对待,却大有学问。一般情况下,“理直”也莫“气壮”,“得理”亦须“饶人”,在有“理”的情况下在“和”字上下功夫,能在“理”上讲出“情”来,谋求和谐共处,和谐发展,这样,理顺、人和、业兴,凡事即可事半功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