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神圈”比“形圈”更重要
    2007-08-24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壮大是一种带普遍性的现象。都市圈的形成,从本质上说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产物,市场的作用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在持续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都市带或都市圈的空间架构,地方政府也开始把构建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可以认为,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区域经济现象。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所谓都市圈,是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构建都市圈的本质在于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批都市圈的轮廓日见清晰,不少已初具规模。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14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由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等一批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都市圈,是目前我国最大也是最具发展后劲的都市圈。除此之外上,一些中小城市也提出了各自的都市圈的概念及其功能,某种意义上讲,都市圈经济正在我国各地方兴未艾。
  但是,受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我国都市经济圈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问题有:区域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产业之间关联度不紧,竞争力不强;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圈”中城市只圈经济,文化、资源、人才等交流少、互补性差;
  国际上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都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我国都市经济圈的地位日趋突出,其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往往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因此,一定意义上讲,在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及其地方经济指标考核为主的体制下,都市圈不是几个相邻城市之间的松散结合、市场行为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加强区域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指导、协调和约束作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培育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完善都市圈空间结构;清除阻碍经济整合的市场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等问题,都不是一个城市甚至是“都市圈”就能解决的。
  某种意义上讲,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概念上或一时的联合,更重要的是在“形”圈基础上注重“神”圈,也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深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关系,促进各城市扬长避短,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关系,发展各城市间的产业配套关系。在各城市间产业分工形态不断发展,特别是内部分工和水平分工加强的情况下,重视培育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某种产品的关联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若干产业优势地区。用扎扎实实确有发展能够实现共赢甚至长赢的产业或项目进行联合,都是有效的都市经济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