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再过两天,总数超过1000万的考生将同时走进各地的考场,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命运大博弈。如此庞大的考试队伍,在我国高考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的。 有人说,中国的高考是一人开车、全民让道,也有人说,中国的高考是一个城市的“集体桑拿”(夏日的煎熬)、一个社会的“集体胎动”(人才的孕育)、一个民族的“集体加冕”(文明的提升)。在走过了30年“回归”之路后,今天的高考已难见昔日的豪气与激情。逐渐弥漫其周围的,是一种沉吟的气氛,一股反思的暗流,一团存废的疑云。 关于高考的保留或取消,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出来说话。主张取消高考的人认为,高考及其派生的应试机制,已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迷失了方向;“一考定终身”带有许多危险的成分,社会应该提供除高考之外更多的成功之路。反对取消高考的人则认为,考试虽不是最好的选才方式,但现实中尚未发现比考试更公正、更具可操作性的竞争方式;在以分取人与舞弊胡来这对矛盾之间,艰苦、沉闷的考试,远比理论上全面考核实际上容易沦为特权玩物的“推荐”更容易让人接受,“文革”中废除高考所出现的情况就足以证明。 两种观点,笔者完全赞同后者。高考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毛病,但我们对它还真“恨”不起来。上千年的中国科举制度虽然饱受诟病,但连孙中山先生也不得不承认,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人才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考试视如洪水猛兽,也不应该把取消考试看成是一种解放思想、脱俗超拔的先进思维。教育发达如美国这些地方,其高校招生也不乏全国性的统考,只不过其参照的标准更多元、入学的方式更灵活、学校的自主性更大一些罢了。我国人口如此庞大,国情如此复杂,有人说解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就可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解决了中国高校招生的方法问题则可以得诺贝尔教育奖,所以在高考方式的存废问题上,我们必须慎重。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就认为,草率取消高考,将会“天下大乱”。 当然,我们说必须慎重,并不是说高考就不需要改革。事实上,调查已经表明,90%以上的中国人都认为高考必须改革。 那么,怎么改? 依我看,体制的借鉴与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其中,高校校长的任命、高校的资源配置和“所有制”等,也是不得不涉及的深层次问题。这方面,可以有所尝试、有所突破。 此外,我们要真正理解和参透“素质教育”的精髓。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但高考基本上只看分数,素质加分条件比较苛刻,这是一重矛盾;如果降低分数的录取权重,注重个人的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表面上接近了素质教育,实际上离舞弊也更近了,这是另一重矛盾。解决不好这两重矛盾,我们根本就别谈什么素质教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