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最近,石油的话题有点
“火”,就连中石油的一份年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七嘴八舌的议论。
议论的题材是,中国石油1333.6亿元净利润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也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盈利纪录。中国石油董事会建议派发2005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18元,连同中期股息0.16元,全年股息为每股0.34元。
议论的焦点是,中石油的利润是靠垄断资源获得的,而这种垄断资源是国家的,也就是全民的,那么,这些利润应不应该由企业独享?还有就是,垄断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定价优势,很容易转移成本,这样会不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还有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去年广为传播的一个数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国内油价目前倒挂每吨仍超过千元,中国石油去年在炼油加工业务环节实际亏损300多亿元,加上油价“与国际接轨”的舆论攻势,是不是另有所图?
由于石油既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又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还要面对国际石油巨头的竞争,中国的石油企业保持一种垄断性形态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石油的终端产品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和个人化,又决定了石油企业的一举一动要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面对如何服务民生这个问题。
做好服务民生这个功课,最好的办法是行业内的企业竞争。这种竞争既可强力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又可以提供优质、低廉的产品,给消费者以充分的选择权。以前,中国通信领域高度垄断,也引起社会各界对通信行业的种种诟病,但是,随着通信领域垄断局面的打破,竞争日益激烈,原来那些诟病逐渐减少,行业也逐渐显出蓬勃生机。
但是,由于石油的特殊性构成了石油企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特有的国情下,石油企业的垄断经营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从经济本身的层面上来说,垄断常常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如独有的定价优势造成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效率不高、竞争动力不足以及利用信息不对称、放大自己的话语权等等,作为具有垄断经营特征的石油企业,如何避免和克服垄断可能带来的这些问题,如何在垄断经营的情况下构建一种充分的竞争机制、竞争压力的传导机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中国石油企业既承担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任务,又要保证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要面对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化的挑战,这种种要求决定了其必须有效提高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在充分的竞争中才能实现。建立既适应中国国情,又有强大竞争力驰骋国际石油市场、满足人民需要的竞争机制,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也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