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在《庆余歌》的合唱声中,“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胡庆余堂创立150周年主题活动”在杭州大剧院落下帷幕。这场庆祝活动,不仅是向胡庆余堂150年辉煌历程致敬,更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致敬,也展现了在新时代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雄心。自1874年筹建以来,胡庆余堂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兼程。从杭州吴山脚下的一个小药铺,到如今走向海外、迈向全球的知名品牌,胡庆余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胡庆余堂集团董事长刘俊以及众多市民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协会会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金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铭等知名科学家和众多名医、企业家代表发来视频,祝福胡庆余堂150岁生日快乐。著名表演艺术家董勇和著名歌唱家谭晶在活动现场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郑裕国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药资源是我国的战略性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背景下,应以先进科学技术多维度赋能中医药产业,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业化生产等手段,提高中药的疗效、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
胡庆余堂集团董事长刘俊表示,作为承载百年中医药文化的老字号,胡庆余堂将在传承“戒欺”文化的同时,不断探索老字号品牌的新魅力,让“戒欺”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光彩依旧。
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胡庆余堂在过去的10月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立150周年庆祝活动。国庆节假期至10月10日,庆贺胡庆余堂150周年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在河坊街展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打卡参观;10月11日,胡庆余堂金秋文化周第18届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节在大井巷盛大启幕;从10月11日到15日,连续五场文艺演出在胡庆余堂大院上演,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同时2000平米的中药市集人气爆棚,市民们纷纷前来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10月12日,2024胡庆余堂膏方节正式开启,国医大师葛琳仪领衔的中医团队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此外,10月20日、21日两晚,钱塘新城上空的1200余架无人机表演更是将胡庆余堂的文化底蕴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在钱塘江上空,惊艳了整个杭州城。
150个春秋,胡庆余堂的历史与杭州历史、家国历史紧密交织,刻在杭州人的记忆中。一个品牌,为何赢得民众的青睐和口碑?为何能屹立150年而不衰?又何以成为“中华老字号”,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表?
纵观历史长河,187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先生创立了胡庆余堂,创立之初就以诚信制药为本,坚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质量方针,使胡庆余堂成为江南药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最后一个胡庆余堂学徒冯根生从一个破旧的车间出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奏响了时代强音。传承、坚守、勤奋,这些品质如同坚韧的磐石,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时代的辉煌。近些年来,胡庆余堂积极转型升级,在产品开发上积极探索古方名方的二次研发,在制作工艺方面不断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生产基地两度搬迁,以智慧生产推进新质生产力构建。从一家传统药号发展成为根植于传统国药,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化中药企业。
历史奔流,潮涌激荡。展望未来,胡庆余堂将继续秉承“戒欺”祖训,坚守中医药文化精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拥抱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