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专家聚焦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路径
2024-10-30 作者:尚金阮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由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亚洲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走向未来的亚洲文明和亚洲经济共同体”国际学术论坛在沪举行。与会国内外专家聚焦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和趋势,共话建设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前景与路径。

  上海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表示,亚洲经济以高于全球速度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占据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洲,正在加速区域内一体化进程。在对比了欧洲、北美和亚洲三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共同体后,他认为,亚洲经济共同体具有三元结构,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国际分工模式,可以实现亚洲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开启了建设亚洲共同市场的进程,主要内容是消除限制和壁垒,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仍处在消极一体化阶段,未来需要向积极一体化过渡,加快制定一些共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认为,逆全球化阻碍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国需要关注地缘政治带来的经济问题,处理好国际关系带来的经济波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跃勤指出,亚洲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尊重彼此差异求同存异,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对话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上海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讲师孟雪辰认为,近年来亚洲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共识日益明晰,并且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存在各国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未来应加强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国政策的协调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与合作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鲍晓华的研究表明,在原产地规则与区域价值链上,原产地规则通过改变企业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影响了区域价值链的发展。此外,原产地规则能够降低非正式贸易壁垒、提高企业潜在出口产品中进口来源国的价值成分。

  上海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讲师杨逸夫认为,伴随RCEP生效,区域内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贸易标准不统一、认证体系存在差异、可持续农业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他建议通过统一标准、加强认证、加大技术投入、动态协调需求等措施,促进绿色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东盟中日韩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贤国认为,东盟与中日韩(10+3)区域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区域内需求的推动,目前区域内投资和需求呈现良好的增长,由于就业条件良好和通胀放缓的趋势稳定,零售销售量保持稳健增长。商品出口规模也因为受到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和科技需求强劲的推动进一步扩大,在数字化转型、商业流程外包、旅游和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大背景支持下,服务出口包括旅游业规模也呈上升趋势。

  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奎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在共建国家绿色能源投资项目的次数和金额均实现显著增长,且投资重点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为我国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给出中国方案并持续做出积极贡献提供了经验证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