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跨城观演爆火的背后逻辑
2024-10-28 作者:周杉 周心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每天光是想到要去看演唱会,日子就过得很有盼头。”这是社交网站上的高赞留言,也是年轻人之于演唱会的真实心理。

  周末一早,小李(化名)匆匆收拾好行囊,直奔机场。他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一场演唱会。和小李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利用周末或小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演唱会之旅”。他们,白天,在陌生的城市,感受全新的旅行体验;夜晚,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享受难得的狂欢时光。对他们而言,奔赴一座城,不仅仅是为了见到心仪的明星,更是为了追寻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实际上,演出市场的火爆和跨城观演的大趋势,其背后折射出的驱动力正是“体验经济”。

  记者发现,大多数年轻人热衷于观看演唱会的原因是,线下演唱会成了他们可以最大程度释放情绪的地方。演唱会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为情绪买单”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的主流趋势。

  “以前都是在耳机里听《她来听我的演唱会》,现在张学友来到我们的城市,我可以直接到现场去听他的演唱会,这种沉浸式观演的感觉真的太不一样了。”小张作为演唱会的忠实爱好者,她珍惜每一次可以在现场与歌手互动的机会,不管坐在离舞台多远的距离,只要在同一个场馆内共唱一首歌,这种心理上的连接就已足够让她满足。

  演唱会为观众搭建了一个人与人近距离交流的空间,演唱曲目则承载了歌迷们的记忆与情怀。歌迷小邓(化名)认为,演唱会中最催泪、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就是大合唱。“很多老歌背后的意义早就超过了一首歌本身,它会让你想起很多回忆,想起当初听这首歌时的自己。”

  看演唱会还是一种“悦己”行为,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看演唱会时将镜头对准自己,记录当下或热泪盈眶或无比幸福的时刻。从“听偶像唱”到“唱给偶像听”的转变其实也是自我表达与寻求共鸣的体现。

  记者感受到,演唱会上的“仪式感”,也成为“情绪消费”的重要一环。很多歌迷们在观演当天会精致打扮、“盛装”赴约。发型、妆容、穿搭、应援,从多个角度享受演唱会,已经成了年轻人新的“仪式感”。

  “演唱会周边五公里,卖手环、扇子、发箍这种常见周边类型的摊子比比皆是。那些扇子、丝带大同小异,根本挑不过来。”入场前,歌迷们往往会被琳琅满目的周边吸引住。而在进入演唱会后,歌迷小黄(化名)坦言:“无论是精心打扮的装束、现场挥舞的应援棒还是灯光打造的星海,都是一份让自己更有参与感的仪式。”

  除了演唱会本身,能否抓住观众游客的情绪需求,提供有温度的优质文旅服务是关键。现场安全、免费接驳、停车、安保、住宿、物价、交通管控等各环节,都是一场对城市服务的考验。还有,点亮城市地标、送上地方特产伴手礼、出版歌迷特刊……这些具象化的“宠粉”点滴,也将观众游客的情绪价值拉满。

  如今,情绪消费、体验经济已然成为演唱会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观众们对于演唱会的期待不仅局限于视听享受,更渴望获得更深层的情感联结,即能够带来丰富的情绪价值。如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带来更极致的情绪体验,是演出行业发展的新突破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