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
2024-10-23 作者:张卓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的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

  在这一背景下,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组织编写了《建言改革——改革智库33年的追求与探索》《坚守改革——我与中改院的33年》两部图书,近日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1991年11月1日,我参加了中改院成立大会暨海南对外开放战略研讨会,从那一天起,就与中改院结下深深不解之缘。看了这两部书,我认为,两部书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下一个改革研究智库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建言改革、坚守改革、为改革呐喊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对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参考价值。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落脚点建言改革

  中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在我看来,中改院33年所提出的改革研究观点和建议,都自觉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和改革解决好多数人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3年来,紧紧围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来建言改革,是中改院建设改革智库的鲜明特征。

  2004年前后,中改院形成了《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若干建议(14条)》,出版了《改革与多数人利益》一书。在《坚守改革》中,作者回顾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的主要观点,那就是改革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分享改革成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改革和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要实现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新体制。我认为,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十分有意义,对今天也十分有价值。

  记得2004年9月,我在参加中改院一次会议中讲到,我感到中改院做的很多工作都能够从公共利益出发来立课题、提意见,而且有很多是超前的。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改院提出“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从‘国有企业’到‘国有资本’”,包括在政府改革中提出“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等等,这些建议都十分具有超前性。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在《建言改革》《坚守改革》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深刻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改革要惠及多数人的利益,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能够赢得广泛社会共识和社会支持的关键。尤其改革进入深水区,更涉及很多利益调整。为此,要从公共利益、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来提出改革建言,我认为,中改院在这一点上做得很突出。

图为《建言改革——改革智库33年的追求与探索》与《坚守改革——我与中改院的33年》两部图书。

  坚持民富优先的改革发展导向

  33年来,中改院一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奔走呼号,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提出了颇有创新意义的思路、观点,这些思路和观点有很多具有超前性。比如政府改革、二次改革、二次开放、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等等,很多在当时都是超前的,而且历史实践证明,的确很有远见。

  我很欣赏多年前中改院提出的“民富优先”。中改院早在2009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进行“十二五”改革规划研究时,就明确提出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十二五”改革思路;2010年初,又相继出版《第二次改革》和《第二次转型》,详细阐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应当说,这些研究是符合中央战略思路的。2011年前后,中改院提出把“民富优先”作为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重要特点和基本走向,出版了中国改革研究报告《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明确提出尽快实现从国富优先走向民富优先的发展思路,其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很有价值。比如,书中提出,在某种意义上,过去我们围绕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开始进入“分不好蛋糕就做不大蛋糕”的关键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于果断地放弃唯GDP的增长主义。二次转型与改革的走向,就是要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发展导向,以此改革和调整相关体制机制,这是解决内生增长动力与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才能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记得当时,我还为这本书撰写了一篇题为《民富优先 藏富于民》的书评,在《经济参考报》上发表。

  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8.9万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万元,占人均GDP的比重还不到50%。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国民中的中低收入人群总量还很大。我认为,“民富优先”仍然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坚持为改革鼓与呼

  33年来,我多次参加中改院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长期担任中改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这33年来,我见证了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改院积极为改革建言、与改革同行、为改革呐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部书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

  我很欣赏迟福林院长33年来把中改院办成在中国以至在国际上都称得上很出色的改革智库。中改院大门门口题写的“中国改革智库”,名副其实,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很多同志都认为,真是成就了一番事业,很不简单,这其中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中改院已经成为全国范围改革事业的一面旗帜。比如,中改院每年举办中国改革国际研讨会,每年出版一本改革研究报告,每年发表许多如何推进改革的文章和建议,每年围绕改革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学术报告会。到今年,中改院共举办90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交改革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390余份,发表论文2200余篇,公开出版改革研究专著380余部。中改院身在海南,却心系家国;虽然是一个小机构,但是汇聚了大能量。如果没有对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情感和执着,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近年来,中改院坚守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为改革留史,让改革薪火相传。在自身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中改院抢救性、系统性收集整理改革开放电子和实物史料,启动“口述改革历史”访谈,出版了一系列改革开放史精品图书。不久前,中改院与中国工人出版社组织策划出版了《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相信这些改革开放历史资料必将逐步凸显出它的时代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作为中改院建设中国改革智库的见证者,我觉得,33年来中改院之所以能够提出诸多凝聚改革共识、服务国家改革决策的政策建议,在于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改革时代需求、具有自身特点的智库研究方法。例如,服务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问题导向的行动研究;把握趋势的理论创新。中改院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的改革研究成果,关键在于自始至终坚守服务国家改革大局、建言改革的初心,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兴办智库,形成了“小机构、大网络”的体制优势和家国情怀为主的院文化优势。

  40多年的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建言改革》《坚守改革》两部图书,是迟福林院长与中改院坚持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努力建言的集中反映,是“家国情怀、执着精神”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是改革智库发展与建设的集中写照。相信这两部书对宣传改革、研究改革、扩大改革的影响,会起到很好作用,对于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建言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将提供有益参考。我祝贺这两部书的出版,希望中改院今后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发挥智库作用,取得更好成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